第10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鸦片战争打破清末军事蒙昧状态


■徐 焰

从明末到清初,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保江山不受“异端邪说”影响而闭关锁国,几百年间都不曾了解外国先进的经济科技和军事成果,“万马齐喑究可哀”正是当时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蒙昧状态的真实写照

1840年6月,一支拥有50艘舰船、3000名船员并搭载4000名陆军的英国东方远征军出现在中国广东海面。他们以华夏典籍中从未记载过的“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华帝国古老的大门。自此,清末中国人盲目自傲的军事蒙昧状态被无情打破。

衡量一个国家及其军队是否落后,主要依据经济水平、武器装备和思想观念三个标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同大英帝国相比已存在全面“代差”。从经济上看,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所创造的财富已远超小农手工劳作的中国,1840年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为4000万两白银,而同年大英帝国的财政收入为5200万英镑,折合白银3.46亿两,是清政府的8倍多。曾有西方学者称此时中国的GDP占当时全球总GDP的三分之一,这实属违反史学和经济学常识的谬谈。鸦片战争时清朝所用火炮还停留在明末所引进的荷兰“红夷大炮”的水平,多数士兵仍使用刀矛。

清末统治者军事思想之落伍更是令人惊愕。在鸦片战争爆发时,自诩“天朝”远胜各“蛮夷”的清朝统治者对英国的情况不屑一顾,甚至连思想颇为开放的林则徐在见到英国人之前,也认为洋人见清朝官员不下跪是因为腿不会打弯。在查禁鸦片后,林则徐曾想到英国人可能会进行报复,但觉得英军不堪一击,不必过虑。待英军真打上门来,一触即溃的却是清朝军队。道光皇帝下令从全国抽调10余万军队投入前线,在沿海地区又临时组织数十万乡勇团练,然而这些兵力没有打过一次胜仗,未曾守住一座城池。而英军只以500人阵亡的代价杀伤清军约2万人,攻城略地可谓易如反掌。广州城郊三元里民众曾自发组织起数千人,利用雨夜英军火枪受潮之机用锄头等农具击敌,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后来中国学者从英国档案中查到的此次交锋真实战果只是打死5名侵略者,而清宫档案中当时的请功奏报也只称杀敌十几名。

面对危局,清廷大吏纷纷献计献策,但在陈旧愚昧的思想作用下,这些可笑的计策令大清的命运更为可悲。有的官员提出“击足”战法,其依据是洋兵的腿不会弯曲,一旦被打倒在地便爬不起来。有的提出模仿诸葛亮火攻英军。当时防守广州的湖南提督杨芳认为,英舰炮火猛烈且准确,应该是妖术,便将污秽之物置于城墙之上来对抗英军的“妖术”。在坚船利炮面前,清朝统治者的意志快速崩塌。甚至当看到陈化成在吴淞口打伤英舰的奏报时,道光皇帝竟以朱笔批驳道:“撒谎!我们之炮安能打坏夷船!”

从明末到清初,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保江山不受“异端邪说”影响而闭关锁国,几百年间都不曾了解外国先进的经济科技和军事成果,“万马齐喑究可哀”,正是当时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蒙昧状态的真实写照。西方资本主义在鸦片战争后的大肆入侵,倒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历史工具”,这让有“抗夷”实践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军事上有了跨时代的认识进步。

林则徐到广东同洋人打交道后,很快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错误,便“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他看到西方在武器和技术上的优势,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希望通过“器”“技”的提升来改变清朝落后的现实。而他的好友魏源则通过审问英国俘虏和大量搜集涉外资料,进一步看到西方“养兵、练兵之法”及其国内工商业的发达。然而令人叹息的是,魏源所著《海国图志》在当时国内鲜有人问津,却在日本引发较大反响,可见中国封建思想的统治何其顽固。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唤醒少数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也正是这批人为后来打破中国蒙昧状态、推进中国近代军事变革吹响了最早的号角。但这种开眼看世界的代价是惨痛的,中华民族自此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深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