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雷锋精神与奉献★

雕塑生动的雷锋“群像”


■本报记者 张海华 特约记者 熊湘平 通讯员 徐 磊

“武警叔叔又来看望我们了!”远远望见一队武警官兵沿着羊肠小道朝自己家走来,虢小宏的女儿严娇禁不住兴奋地高喊道。

春节前,武警长沙支队望城中队走访了解到虢小宏家的困难情况后,便与她们结下了“亲”。“自发捐资助学是我们中队的老传统了,一茬茬官兵薪火传承了几十年,依旧火热如初。”中队指导员罗天一介绍说,这次他们带着积攒已久的“雷锋基金”和崭新文具来走访,是想在开学之前给严娇一个惊喜。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中队荣誉册里,一笔笔记录着这个中队的光辉事迹:先后有200多名官兵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和先进个人,多次被共青团中央和武警部队评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学雷锋标兵中队”,被多所重点高校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了中队的门,就是雷锋精神的传人。我们中队有争做好事的氛围,有争当新时代雷锋的环境。”面对一连串沉甸甸的荣誉,中队“最佳奉献标兵”朱国华深有感触。

刚从外单位调到该中队时,朱国华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儿。中队党支部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份“学雷锋套餐”:加入“雷锋学习班”,每天阅读半小时雷锋故事集;加入“雷锋服务队”,每周去乌山镇敬老院做一次志愿服务;加入“雷锋写作组”,每周末帮助司务长范恒涛编写《活雷锋事迹本》。

一个月下来,在集体“忘我”的奉献活动中,朱国华逐渐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今年年初,他被评上了中队“最佳奉献标兵”,因为参与资助贫困儿童活动贡献突出,被中队写进“雷锋资助档案”。

走进中队荣誉室,记者眼中顿时呈现出一本本泛黄的雷锋故事集、一枚枚雷锋头像胸章,还有雷锋生前用过的水壶、挎包。

“从来到中队的第一天起,‘我是雷锋故乡的兵’这粒种子就在官兵心中生了根。”罗天一指着一面面锦旗介绍说,他们给新战士一人发一套《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上的第一堂课是学习雷锋的先进事迹,去的第一个参观点是雷锋纪念馆,教唱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小王,工作再忙也得注意休息啊!”望城区光荣院里,95岁高龄的刘禹锡大爷正与中队原四级警士长、退伍老兵王乐乐热切攀谈着。

转业之后,原籍河南三门峡的王乐乐毅然选择留在望城。工作之余,他常常会去看望中队资助过的小学生们,和敬老院的老人们拉家常,“走出雷锋中队,我也要成为一粒种子,让雷锋精神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沩水河静静流淌,军营里誓言铮铮。“我志愿接过雷锋手中的枪,刻苦训练、无私奉献,争当新时代活雷锋……”随着一个个坚毅的身影面对雷锋雕像举起右拳,记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雷锋“群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