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似乎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美国商务部2月27日公布终裁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铝箔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而此前的2月21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的橡皮筋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第三起“双反”调查。此外,美国还将对进口自中国的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加征关税,对钢铁和铝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等进口限制措施。
美中两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2017年双边贸易额突破了5800亿美元。在专家看来,两国贸易体量巨大,出现一些贸易不平衡甚至贸易摩擦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要通过友好协商寻求解决方案,而不要让矛盾激化,不要让冲突升级,更不应动辄采取单边行动或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否则只能损人害己。
美国所谓的“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有很多,而主要的责任其实还在美国自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认为,美国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留在本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种经济结构催生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产品的旺盛需求。同时,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实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政策,形成美国可以从中国购买所需产品、中国却无法购买其高科技产品的局面。再加上美国国内的低储蓄率、高消费水平透支了其经济发展红利,减损了其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抵消能力。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表示,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无论出口还是进口,无论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是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数据显示,通过中美贸易,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可以节省850美元以上的支出。在前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黄育川看来,许多商品在中国生产成本较低,并不是因为“中国市场扭曲或者中国不是市场经济”,而是中国劳动力资源充足、生产高效的结果。因此,单纯地因中国产品价格较低而发起一系列“双反”调查,而对以上情况视而不见,无非是美国畸形的贸易保护主义思维在作怪。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同时坚持推进全球化的立场,积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指出,美国无视中国的这些努力,在“美国优先”思维指导之下,一改之前“贸易自由”的口号,强调“公平与对等”贸易,认为现有贸易规则不利于美国优先地位的保持。但提高关税壁垒、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势必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负面效应,最终埋单的还是两国普通民众。
中美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方希望与美方共同努力,妥善解决两国经贸领域的问题和摩擦,但中方也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