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心中有战方为“兵”

——解放军第117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刘慧慧的精武追求


■章小川 本报特约通讯员 宋德宝

临近春节,多年不遇的一场大雪,使杭城气温骤降,但位于西子湖畔的解放军第117医院训练场上却十分火热。这“热”的导火索,就是普外科护士长刘慧慧的“成绩单”:连续3年被选拔为尖子参加专业比武竞赛夺冠,7次参加演练演习保障均被评为先进,并荣立三等功。

“新修订的《文职人员条例》赋予了我们‘兵’的责任、‘战’的使命。不穿军装也是‘兵’,随时准备上战场!”在开训动员会上,作为军事训练骨干代表,刘慧慧的发言震撼了全场,成为全院官兵和文职人员练为战的最强音。

在117医院,提起刘慧慧,无论保安、保洁,还是官兵和文职人员,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刘慧慧就是一个真正的“兵”。

2007年,刘慧慧报考了文职人员,凭借过硬素质如愿以偿,弥补了自己曾经没能当兵入伍的缺憾。从那天起,她就告诫自己要有文职人员的样子,更要像一个“兵”。2010年,医院组建野战医疗队参加演习演练,得知消息后,她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请战书,要求走上贴近实战的“准战场”,来考验自己能否成为合格一“兵”。

当时,刘慧慧体能素质较差,队列训练站一会军姿就脸发白、额头冒汗,可她硬是坚持不下训练场,几次摔倒又爬起来,每次都咬牙撑到操课结束。刚开始在训练场指挥时,一喊口令脸就红,她也不怕丢面子,硬着头皮反复练。在营训练一个多月后,刘慧慧嗓音练粗了,皮肤晒黑了,但指挥口令有力了,指挥动作干练了,身上的兵味越来越浓,更增添了几分战斗员的气质。

有了兵样子,但刘慧慧并不满足。肾脏病科护士长王莉英透露说:“为成为合格的医疗队员,刘慧慧真是蛮拼的,从最基本的搬运伤员、夹板固定、战伤包扎等战地救护技能练起,为练就实战条件下‘一针见血’的技术,经常在组织体能训练后,气喘吁吁地在自己手臂上练扎针,从最细的血管扎起,反复体会穿刺的角度、力度和手感,手臂常常被自己扎得千疮百孔。”

在“拼”这个字眼上,熟悉刘慧慧的人似乎个个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与她一起参加比赛的干部病房军医韩超记忆深刻:去年11月,刘慧慧作为专业尖子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为了熟练掌握10米匍匐的动作要领,她加班加点练,下雨时就在室内水泥地上练匍匐,坚硬的水泥地磨破了衣裤,磨破了手肘和膝盖,她依然不放弃,忍着手脚的酸胀和破皮的疼痛玩命地练,最终以过硬战术战救技能在比武场上一举夺冠。

前年11月,刘慧慧跟随医疗队奔赴大漠深处参加演习。看着一顶顶连绵不绝的迷彩帐篷,她第一次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刘慧慧自豪地在日记里写着:“吃苦受累不是军人的专利,经受苦累的磨炼,接受苦累的洗礼,是文职人员锻造过硬素质的‘炼丹炉’,是一种无上的荣誉。面对苦累,我不会畏惧,更不会退却,只会做得更好。”说到做到,演习归来,刘慧慧披上绶带站在领奖台上。

“走上演练场,文职人员同军医一样,身负着战友的生命重托,无论平时和战时,文职人员首先姓军,听到召唤就要舍命冲锋。做到这一点,才是一辈子最自豪的事。”在普外科病房内,刘慧慧刚下手术台就被我们碰了个正着,她随口说出的一番话,让我们听出了“火药味”,看到了“迷彩色”。紧接着,刘慧慧又带着护理组人员奔赴手术室,投入到另一场抢救病人的“战斗”中。

“从入职想到入伍,思想上逐步成熟,已真正‘归队’;从打工想到打仗,行动上高度自觉,已‘淬火’到位;从思战想到为战,实战中注重磨炼,已做到时刻准备。”去年底,在医院文职人员年度考核时,刘慧慧再次获得全优,政委易丙涛的这番赞扬似乎印证了她的精武追求。此时,我们也真正相信,刘慧慧就是一名心里装着“战”、不穿军装的“兵”,在改革大潮中如同铿锵玫瑰一样英姿飒爽,分外耀眼。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