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海军第27批护航编队组织的一场主炮射击训练在某海域展开。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海天,主炮系统突发故障。眼看就要贻误战机,编队指挥舰海口舰主炮技师李明迅速前出,将故障现象输入装备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仅用几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几年前,李明第一次独立组织主炮射击时可没有如今这么从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装备不留情面地给他来了个“下马威”。那是在一次实战化演训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故障问题,刚当上班长的李明慌了神,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滴。情况紧急,“战斗”就要打响,李明马上联系某军工企业技术人员张浩。“先检查液压系统,再检查传感器……”按照张浩给出的几条建议,李明按图索骥,终于赶在战斗打响前排除了故障。随着一声巨响,主炮顺利命中目标。
这几年,随着海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舰艇入列如同“下饺子”。过去,企业技术专家与部队专业骨干打交道多集中在接装阶段。由于“拜师学艺”时间短,部队技术人员难以掌握舰船装备的全部维修技能。平时训练,装备稍有些“头疼脑热”,部队就要联系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远程指导。
“装备与人才建设必须同步推进,军工企业要主动‘扶上马再送一程’!”随着海军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技术人员走向一线。
那年,海军海口舰、武汉舰等战舰组成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首批护航任务,长达100多天的远洋航行让装备面临巨大考验。动力系统的极限阈值究竟在哪?
一次伴随保障任务中,指挥舰雷达显示屏上突然出现几十个密集的光点,疑似海盗小艇在远处若隐若现,编队立即命令某驱逐舰高速前出驱离。就在此时,柴油机班长王东和随舰技术人员迟登亮却发现柴油动力系统温度异常。
作为全舰的“心脏”,柴油机一旦发生故障无法及时修复,轻则导致舰船抛锚,重则发生事故。历史上,外军舰船就曾因动力系统出问题而酿成悲剧。
王东和迟登亮第一时间受命处置,密闭的主机舱里,温度已经将近50℃,汗水顺着两人的脖颈流淌,凭借丰富的实操经验和过硬的维修本领,二人最终找准“病因”,经过紧急维修,柴油机很快恢复到正常温度。
去年,某舰第三次踏上远洋护航的征途。出航前夕,该舰系统显控台突发故障,信息无法传送到分系统,经过调试故障依然存在。部队保障人员和厂家随舰技术人员迅速组成联合攻关小组进行“会诊”。
“我来试试!”部队技术骨干周文明起身请战。他将自己的维修操作方案逐一讲解,得到了在场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同。最终,维修小组按照周文明提出的方案顺利地排除了故障。谈及过程,周文明解释说,在一次实弹演习时,该系统出现过类似故障,当时在随舰企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帮带下,他成功地排除了这一故障。“企业技术人员现场帮带教学,是部队技术骨干业务能力提高的好机会,只有不断交流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舰艇维修技术。”采访最后,周文明如是说。
上图:某军工企业技师李家兵正与官兵探讨装备维修难题。
李昌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