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春节期间,在海外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的中国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坚守岗位——

防疫一线的大国担当


■本报特约记者 庄颖娜 记者 邵龙飞

新春佳节,记者专程探访正在西非塞拉利昂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的中国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近距离感受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工作情况。

2月15日,大年三十,记者跟随专家组来到位于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塞军第34医院传染病防控中心。这里有大大小小10多个房间,最大的十来平方米,最小的不过三四平方米。走进房间,立即感到闷热难耐,没有空调设备,只有头顶的吊扇缓缓转动,送来几乎感受不到的微风。

尽管空间狭小,但记者看到,生物安全手套箱、超净工作台、荧光定量PCR仪、电泳仪等实验设备根据传染病感染控制流程被有序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这些仪器都是从国内运来的,保障我们开展必要的检测和研究工作。”专家组组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郭学军向记者介绍说。

另一个房间内,副研究员王铁成正在使用检测试剂盒对第34医院送来的4个患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两个呈疟疾阳性。“塞拉利昂是传染病高发的国家,疟疾和多种消化道疾病在当地极为普遍。” 王铁成一边记录检测结果,一边向记者介绍。

生物安全手套箱前,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李乐天和孙伟洋正在解剖一只蝙蝠。“蝙蝠可以携带多种病原体,是非常重要的媒介生物,在这里随处可见。这是我们从野外捕获的实验样本,希望通过科学方法了解其携带病原体的情况。”李乐天解释说。

此时室外温度已经超过30摄氏度,专家组的同志们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橡胶手套,工作一会就满头大汗。不远处,中国援建的传染病防控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完工,将是一个现代化的传染病防控中心。到时我们的工作条件就会有很大改善,也将能够为塞拉利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作出更大贡献。”郭学军介绍说。

返回驻地途中,专家组车辆经过弗里敦市区,不时有当地居民友好地向我们挥手,用中文说:“您好!中国!”除夕,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军事医学专家组正用忠诚、敬业和坚守,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本报弗里敦2月16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