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勐海卫星管控队——

心“星”相映天地间


■本报记者  邹维荣  通讯员  徐  昊

“老同志”?年龄不大,怎么算“老同志”?

刚走进位于西南边陲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勐海卫星管控队,记者就听说有个“老同志”摸着设备就能确定问题隐患,听着声音就知道故障原因,人称“救火队长”。

今天是大年三十,记者在设备方舱内看到一个身影,只见他带着几个骨干正给某设备进行“诊治”,正值节日任务值班的紧要时期,设备此时出现异常陡增了几分紧张的气氛,大家都难掩脸上焦急的神情,可他胸有成竹。

他就是“老同志”周志锋,今年33岁,是分配到队里的第一个研究生。当年研究生毕业时,他婉拒读博留校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基层一线工作,是筹建管控队的第一批先锋队员之一。他从打地基、挖管道、盖机房,到接设备、抓训练、育人才,样样工作劳心费力、兢兢业业。工作6年以来,他成功组织50多次航天发射测控任务,解决了几百例各类设备软硬件故障问题,带出了一批批技术骨干,是管控队名副其实的“老同志”。

设备组代组长熊闻全已经接到外调命令,春节前队里统计人员休假意向时,他坚定地选择了留守。记者问他,“即将赶赴新单位了,为何过年还选择留下来?”他动情地说:“最后的这一班岗是责任和使命,更是沉甸甸的信任。”

夜幕降临,两个月前毕业分到这里的大学生张云强在设备方舱内值班,他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是我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这个机会可是我主动申请争取来的。”

“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到最关键的岗位上工作!”为此,他经常通宵达旦“泡”机房,争分夺秒学习。

值班室内敲击键盘的声音忽快忽慢、忽重忽轻,仿佛千军万马在冲锋、在战斗……每个航天器仿佛都是一个生命体,航天测控人发出的每一道信号,都是一次与航天器的“对话”。这种“天地交流”,让航天人与航天器心“星”相映血脉相通。

(本报云南勐海2月15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