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新春来临之际,遥望祖国北疆西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皑皑白雪,情怀如歌,为座座军营披上别样的节日盛装;剔透晶莹,激情豪迈,锁不住边关哨卡春的气息。
关于冰雪的咏叹,千百年来不绝如缕。冰雪,也被人们寄寓了丰富的意蕴。
在古人眼里,冰雪“厉清操”,对少年来说,冰雪“照青春”,而对于坚守边关的军人来说,冰雪意味着更多——可以“映肝胆”,可以“悟精神”,也可以“见韬谋”。
作为边关节日军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冰雪”亦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看,战友们用灵巧的双手精雕细刻,借雪言志,一座座冰雕迎风而立、一尊尊雪塑惟妙惟肖,这一件件冰雪作品,不仅活跃了军营节日氛围,也见证着战友们的戍边岁月、青春履痕。
追寻“冰雪”背后的感人故事,我们既能感受到冷峻外表下戍边将士的热血奔涌,更能体味到那种“一家不圆万家圆”的使命担当与火热情怀。——编 者
迟到的“冰雪全家福”
■李国涛 本报记者 郭丰宽
“咔嚓”一声,9岁的余秋实举起右手,比了一个“V”的手势……一家三口灿烂的笑容被永远定格。为了这张来之不易的全家福,小秋实已经等了5年。
照片的背景是皑皑白雪,树枝上结满晶莹的冰花。这是让小秋实日思夜想的“冰雪世界”。
余秋实的爸爸叫余刚,是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营营长。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小秋实一直有个梦想:“跟着爸爸上高原看雪。”2013年,余刚向刚满4周岁的儿子许诺:一定要在高原拍一张全家福。
没想到,余刚却一再食言。这些年,小秋实每年夏天都随妈妈到高原探亲,却始终未能“约会”高原的雪。
不是余刚不想兑现承诺。那一年,妻子周琴娟带着5岁的小秋实高高兴兴地踏上探亲路。谁知,母子俩刚在成都下火车,小秋实就发起高烧。
担心小秋实不适应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继而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无奈之下,周琴娟只好带着儿子“打道回府”。
打那以后,只要一想到那次经历,夫妻俩始终不敢再冒险。
“我的爸爸爱爽约。”这是小秋实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秋实刚上一年级时,余刚就答应儿子“一起到北京爬长城”,可那年,部队突然接到命令执行紧急任务,他不得不一再推迟休假时间。
“儿子,很抱歉,爸爸有很重要的工作……”电话那头,小秋实哭得稀里哗啦。
哪个高原军人对家人没有亏欠?只是他们心里清楚,与肩头扛起的使命责任相比,孰轻孰重!
为了能时常看到儿子,余刚喜欢用相机记录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他的手机中,至今存储着一张珍贵的全家福——那是在2008年冬天,余刚第一次休假回家过春节,一家三口特意到县城照相馆拍摄的照片。
那一年,小秋实刚出生。也是从那时起,儿子成为了余刚最柔情的牵挂。
今年元旦期间,一场大雪不期而至,余刚特意拍摄了一组高原雪景发给妻儿。看到照片,小秋实越发想见到父亲,他一有空就缠着妈妈,用手机跟爸爸视频通话。
这不,期末考试刚结束,小秋实就嚷着“上高原找爸爸”。
“立春”节气刚过,周琴娟打点好行李、准备了必备药品,带着小秋实踏上探亲的路。母子俩一路赶火车、转飞机、倒汽车,颠簸了3天2夜后,终于抵达部队驻地。
只是当时,余刚正带领一支巡逻分队执行巡逻任务。母子俩翘首等待了10多个小时……第二天中午,执勤归来的余刚一路小跑推开房门,小秋实一下子冲上去紧紧抱住余刚:“爸爸,我看到雪了!解放军叔叔戍守的雪山特别美。”
巍巍雪山下,一对父子紧紧相拥,两行热泪融化了冰雪。
冰河哨卡炫美东极
■张裕怀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北疆黑龙江边防线上,寒风凛冽,呵气成霜。
驻守这里的某边防旅八岔连官兵,在寒风刺骨的黑龙江上搭设冰雪哨卡,制作冰雪雕塑,不畏严寒放哨执勤,打造独树一帜的“冰哨文化”。
来到该连距国境线仅数米远的5号冰哨,浓浓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一对3米高的“金犬迎新”冰雕栩栩如生;挂在执勤板房一角的一串大红灯笼分外夺目;板房四周的冰墙晶莹剔透,置身其中仿佛“水晶宫”一般。
战士们说,每年冰河封冻时,大家便开始在河中采集冰块,并在冰面上砌成半米多厚、一米多高的冰围墙。
“如果雪下得大,还可将积雪压实筑成冰雪观察哨,官兵巡逻至此,一来可以登高远眺,二来还能避风休息。”连长苏剑辉介绍说,这样的简易哨位,既赏心悦目,又是一个实用的战位。
在1号冰哨的围墙上,几行火红大字引人注目:“边关有我,请祖国放心”“戍边官兵赤胆忠心守北疆”……
围墙内,官兵们还用冰块搭起一个简易“国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旗杆上。底座上镌刻的一幅象征祖国版图的“雄鸡图案”,则是出自官兵们的一双双巧手。
冰哨一旁,矗立着象征英勇顽强的“虎头冰雕”,连队“冰雕能手”张郭伟说:“要完成一件冰雕作品绝非易事,需要四五个人,利用业余时间精心雕琢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修建冰哨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苏剑辉说,冰哨最初只是根据边境实际情况增设的,最多时,每年要建10余个,“如今随着信息化管控力度的加大,冰哨正在逐年减少,但其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2月7日,深夜的东极温度低至-30℃。全副武装的八岔哨所哨长李明明正在冰哨执勤,他的帽子、面罩上结满冰碴:“能在最寒冷的时候守护界江,为祖国和人民守岁,即使披霜挂雪,内心也是暖的。”
“帕米尔冰壶”乐趣多
■肖博文 胡 铮 刘武鹏
春节前夕,晨曦初露,雾气未散,驻守在海拔4700米帕米尔高原上的克克吐鲁克边防连官兵,起了个大早,一场别开生面的“冰壶大赛”即将开启。
该连驻地冬季天寒地冻,室外最低气温达-35℃。虽然身处冰峰雪岭,但官兵们个个是体育迷,不少人还是中国冰壶队的“铁粉”。
下士余强说:“今年冬天特别冷,咱们能不能也搞场冰壶赛?”他的提议得到指导员扶念的支持,大家立刻动手开始查资料,建冰壶场。
有了冰壶场,冰壶又该如何制作呢?一名战士提出用洗脸盆装水冻冰的方法。当大家捧着冻好的“冰壶”准备一较高下时,却发现这个“冰壶”脆弱得不堪一击,几次碰撞后就“歪七扭八”了。
后来,战士孙晓坤找来一些废旧器械,用彩纸包裹起来,制作成两个“仿真反坦克地雷”;几名战士也突发奇想,以扫把为“冰刷”……经过试验,一举成功!看到彩色“冰壶”在冰面上飞舞,战士们都乐了。
2月6日一大早,侦察班和步一班的战士约好,要在冰壶场上一决高下。大伙儿参照国际比赛规程,制定了比赛规则,条件虽然简陋,却凝聚着战士们的聪明才智。
小小冰壶场边,战士们纷纷登场,争先恐后,尽享冰壶带来的乐趣。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比出精气神!”裁判员、塔吉克族战士巴依克大喊一声。
远处,参加首轮比赛的战士马浩和陈路标,已经摆好姿势。“开始!”随着巴依克一声令下,马浩和陈路标分别将“冰壶”推向营垒区,紧接着,俩人敏捷地抄起“冰刷”一阵猛刷……
“加油!加油!”观战的战友们热血沸腾,助威声响彻山谷。
比赛进入关键时刻,只见马浩暗暗发力,娴熟地将“冰壶”推入营垒区中心。“得分!”现场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好家伙,过瘾!”陈路标为马浩竖起大拇指!
短短几分钟,战士们睫毛上、面罩上结满一层冰霜。第二轮比赛结束后,走下“冰壶场”的指导员扶念满头大汗:“当你真正参与其中,所有身心不适都会烟消云散——既活动了筋骨,又振奋了精神,这就是高原冰雪活动的乐趣所在!”
数九“冻”出别样美味
■王立军 赵 坤
临近新春佳节,辽东半岛普降大雪,气温降至-20℃。
驻守在鸭绿江畔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红九连”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冰雪美食会”正在进行。
“天气严寒,不少第一次在北疆过冬的新战士,很难适应单调的守防生活,我们专门策划了这次活动,让大家感受别样的冰雪文化,激发戍边豪情。”连队指导员王涣元介绍说。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老东北”,王涣元对儿时记忆中的“雪趣”如数家珍:“滑雪、观雪、赏雪……数九寒天‘冻’出的别样美味,更值得一尝!”
冻梨、冻柿子、冻花红,常被驻地百姓称为冬季“老三样”。近几年,随着边疆经济飞速发展,边防官兵的冬季供应保障日益丰富,一些“冰冻美味”渐渐淡出冬季餐桌……一听说连队要举办“冰雪美食会”,炊事班班长菅新提出了“一起制作‘老三样’”的想法。
在菅新的家乡,一直有制作“冰冻草莓”的传统。想到这里,他赶忙拨通了母亲的电话,了解制作方法。
当天下午,菅新就和战友们一起用“丹东大草莓”试了试“身手”。先将草莓洗净去蒂,再按一定比例熬制糖浆,待糖浆尚未冷却时,大伙儿一起动手将草莓浸入其中。
冷鲜保存是制作这道美食的关键。“一定要在糖浆还未完全凝固时,将草莓放入冰箱冷藏,才能维持水果的鲜味。”说话间,菅新小心翼翼,将一颗颗裹满糖浆的草莓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冰柜保鲜盒内。
翌日一早,他从冰柜中取出保鲜盒。大伙儿迫不及待地围了上去,个个脸上写满激动。眼前的“冰冻草莓”娇艳欲滴,晶莹剔透,惹人垂涎。
“这是大家一起制作的‘秘制美味’,每个人都有份!”王涣元端起保鲜盒递给身边的上等兵李航,笑盈盈地说:“来!一人一颗,一起品尝!”
保鲜盒传到了广东籍新战士郑康辉手中,他迫不及待抓起一颗“冰冻草莓”塞到嘴里:“一咬‘嘎嘣脆’,这草莓可真甜!”
屋外寒风阵阵,室内笑声阵阵……春节前的连队营区多了几分温暖,几分家的和谐。
强军路上“策马追风”
■本报记者 武元晋 通讯员 徐嘉宁 牛兴强
春节前夕,呼伦贝尔大草原银装素裹。一望无垠的雪野上,阿日哈沙特的军民“冰雪那达慕”进入了高潮。
一大早,悠扬的“蒙古长调”响起,10余匹骏马飞奔着冲向终点。马蹄翻卷,雪花飞溅,驻守草原深处的某边防旅蒙古族战士韩黎杰一马当先,夺得赛马比赛冠军。
“‘阿拉坦乌纳钦’(蒙古语意为‘金牌赛马手’)名不虚传!”回到连队,战友们一拥而上,兴奋地向韩黎杰祝贺。
大伙儿都知道,韩黎杰打小就骑着马在大草原上驰骋,但能在“冰雪那达慕”上夺冠,确实令人骄傲!
入伍前,韩黎杰已是远近闻名的“阿拉坦乌纳钦”,并多次获得嘎查(蒙古语意为“村”)举办的赛马比赛冠军。
好骑手离不开良马驹。作为连队的军马饲养员,韩黎杰爱马出了名。无论多忙,他每天有几项工作雷打不动——遛马、备鞍,白天给马洗刷、深夜给马喂料。
在韩黎杰精心照料下,连队的军马个个背平臀圆、体格健壮,一次次圆满完成巡逻、运送物资任务。战友们逢人就夸:“‘无言战友’训练有素,多亏了‘阿拉坦乌纳钦’。”
因为懂马而爱马。这些年,韩黎杰每天围着军马转,他对每匹军马的习性都了如指掌。军马消化不良,他赶紧为其调理治疗;遇上军马撒野打架,他自创驯马“高招”……
“这次赛马比赛,和我一起夺冠的军马名叫‘勇士’,说起来,我们还是‘同年兵’呢!”聊起特殊“战友”,韩黎杰打开了话匣子。
“勇士”性格倔犟,刚到连队时有点桀骜不驯。那年,韩黎杰刚入伍到部队,每次去马厩,他总会抓一把马料单独喂“勇士”,逐渐培养起了感情。
一次军马队列训练,“勇士”异常暴躁,谁都不让靠近。战士们着急了:“不行打它几鞭子,看它老不老实!”韩黎杰跑上前夺下马鞭,轻轻抚摸“勇士”的鬃毛——经过查看,原来是马肚绳勒到了“勇士”腹部的旧伤。
“马是有灵性的,你对它的好,它都记着。”第二年寒冬,连队派韩黎杰去给牧民的马看病。返回连队途中,天色已晚,加之遭遇暴风雪,他一时迷了路。
正当韩黎杰不知所措时,“勇士”竟一步步顶风冒雪,驮着他找到了来时的路……打那以后,韩黎杰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勇士”培养成一匹优秀的战马。
“勇士”生性暴烈,韩黎杰一点点降伏,逐个动作反复练习,在经历了数十次被甩下马背的艰辛后,硬生生把它驯服了。
没有一股子拼劲,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带着这样的劲头,韩黎杰在军马饲养员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说:“在强军路上‘策马追风’,丝毫懈怠不得,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时刻准备打仗才是军人应有的姿态。”
图①:马背竞风流;图②:滑雪比拼;图③:冰上拔河;图④:雪雕言志;
冰雪节目单:雪地斗鸡赛;贴“福”来迎春;赏雪音乐会;雪野健身忙;雪地拼球技;高原滑雪季。
本版照片由杨再新、姬文志、宋小理、刘鸿斌、郭发海、熊振翔、杨 磊、刘晓东、罗未来、侯旭涛摄
版式设计: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