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的热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成为代表委员发言中的高频词。
美丽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驰而不息、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了良性互动。同时应看到,多地空气质量虽有所改善,但重点地区、重点时段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建设美丽中国,新的一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攻坚之战。
擦亮美丽中国的“名片”,需要群策群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善于倾听时代声音,既是对代表委员履职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善治的重要前提。天津、河北、安徽、山西等地的代表委员通过调研走访、网络直播等渠道与民众互动,带着对天蓝、地绿、水净的民生呼唤,集多方之力谋划美丽中国建设。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部署新年度工作、展望未来五年规划时,多地都提出了“寻求发展与环境效益的均衡”的发展思路,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擦亮美丽中国的“名片”,需要趁热打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的“蛋糕”做得越大,越不能忘记分好生态文明“这一块”。今天,品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抓手;分享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业升级、生产方式调整上按下“快进键”;体味到绿水青山带来的“获得感”,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从而推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新的“绿色革命”。
擦亮美丽中国的“名片”,需要久久为功。曾经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经过建设者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水土治理、植树造林,如今已变成了林海广袤、减排固碳的“天然氧吧”。中央环保督察31个省(区、市)全覆盖,多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整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明显改善。绿色用汗水浇灌,梦想靠坚持实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美丽中国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我们向往绿色的理想不熄、追寻美丽的脚步不止,美丽中国的“名片”就一定能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