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文超、记者李建文报道:急转拉升、失速偏离、俯冲攻击,仪表盘指针剧烈摆动,飞机已达极限速度和高度……2月上旬,一场取消“最小飞行速度、最低飞行高度”等诸多限制的空战对抗训练,让在空军某飞行训练基地参加新大纲体验飞行的飞行员王晓明直到下了飞机还震惊不已:“没想到飞机还能这么飞,更没想到新大纲敢让飞行员这么飞,这样飞才是真正练打仗!”
对于飞机极限性能限制的放开,担负空军新大纲全面试训的空军某飞行训练基地司令员张伟林介绍:过去所谓的限制,就类似于高速公路上普通轿车行驶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120公里的规定,导致飞行员习惯在中等条件、难度下开展飞行训练。可是如果不按照“赛车标准”去探索边界,不发挥出飞机的最佳性能,又怎么能发挥作战的最大效能?只要飞机可控、发动机不失效,操作不会损坏机体和发动机,训练就不应该施加限制!
有例为鉴:在以往的空战考核中,由于人为限定的条条框框太多,有的部队飞行员明明“击落”了对手,但却因违反了相关限定要求,被判为无效。如今,新大纲除了9条必要的安全规定外,再无其他限制,把飞行员从不必要的数据束缚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感知、判断、决策、行动等综合实战能力。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记者发现,该基地近期组织的飞行训练中,指挥员只定目标和任务,再也见不到过去那种“包办式”“保姆式”的飞行准备情形;所有战术课目均以对抗形式展开;飞行员们均自主规划任务、自主实施、自主评估,根据不同训练任务选择不同的武器外挂;空对空课目设置保卫地面目标任务背景,空对地课目设置地空、空空威胁条件,最大程度推动训练贴近实战。
当限制和禁区被突破时,研究实战就得以回归本位。双机缠绕、搏斗,再缠绕、再搏斗,记者通过地面评估回放系统看到,飞行员王晓明锁定对方发射攻击,对手竟卡在最后一秒才作出机动,有惊无险地规避掉攻击,并反转锁定王晓明,完成有效发射。该基地某团团长陈启强感慨道:“空战训练自由度越来越大,引发新一轮战法研究热潮,飞行员们嘴里说的都是弹道、包线,关注的是协同、态势,抢的是一两秒的最佳攻击时间窗口,人人力求用最干净利索的动作机动,在最意想不到的时机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