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复转军人是宝贵人力资源


■汪 华

据《中国国防报》报道,去年7月,江苏省盐城市出台政策,分两批次选聘1000名盐城籍退役士兵担任村(社区)干部,曾在原兰州军区服役16年的老兵王家明竞聘成功。素质过硬的他如鱼得水,工作出色,新年度又为自己定下了新目标:进入村“两委”班子。

“退役军人出身的村干部是干出一番成绩的中坚力量,值得信任。”盐城市副市长崔浩谈工作体会时说,退役军人的加入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人才基础。

其实,何止是乡村振兴?迈入新时代,神州大地上处处是充满希望的沃土,每一个领域都急需德才兼备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无疑,实现国之方略需要大批人才的强力支撑。

习主席多次强调:“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其实,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一批又一批在军队工作的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到地方工作,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建功立业。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军人转业地方工作,为加强政权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复转军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作出了骄人业绩。

江山代有才人出。历史实践证明,包括军转干部在内的复转军人是经过部队培养和锻炼的军事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大局意识、顽强的战斗作风、严格的纪律观念和鲜明的协作精神,是十分难得的宝贵人力资源。特别是对于人力资源不足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面对人力资源外流、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的现状,如何用好这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尤为重要。

当年,王震将军率领的10多万驻疆大军不因就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而懈怠,铸剑为犁,创造了边疆开发史上的奇迹。他们转业不转志,脱下军装心系国防,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上风雨兼程,取得辉煌成绩。百万大裁军,王健林、任正非、王石、柳传志……一批军人脱下军装勇闯商海,潇洒转身,一路创业,没有丝毫的犹豫,最终用自信和努力战胜了转型之痛,以骄人的业绩擦亮了转业军人的名片。

如今,像江苏盐城一样,很多地方围绕挖潜这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做了有益探索。吉林长春成立了国内首家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孵化基地,对复转军人实行“四位一体”的创业扶助,形成示范效应。甘肃庆阳为复转军人提供创业渠道和就业平台,让其走上家乡建设发展“主战场”,形成一支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事实再次说明,复转军人是“潜力股”,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把他们在部队的“战斗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复转军人回到地方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慧眼识珠、鼎力支持。我们相信,只要各级以创新发展的大视野、军民融合的大思路、互惠双赢的大举措,深入挖潜这一宝贵人力资源,就一定能使其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成为促建设谋发展的重要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