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手持北斗导航系统,一张军用地图,一本新颁发的训练法规。2月3日,记者带上“装备”随西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训练检查组到一线调研,清晨出发,抵达海拔4600米的某营驻地时已近黄昏。
21时许,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官兵全副武装,顶着呼啸大风,飞奔向阵地。微光条件下,官兵揭开伪装防护网,开启油机,方舱内操作号手密切配合,准确输入各类参数。筒弹竖起,在璀璨星空与冰峰雪岭的映衬下,如利剑放射出寒光。作训参谋手拿秒表报告:“共用时×分,比预定时间提前×分!”
猝不及防的战备拉动,正是检查组下达的一道考题。土坯房里,旅政委时顺波与营连干部和班长骨干围坐在火炉旁,促膝而谈:“我们这次来既当‘考官’,也当‘学生’,想听听你们对练兵备战的看法。”
“一切以打仗为标准,就要自觉地去除花架子,挤干水分,招招实打实。”营长张爱平瘦高个子,黑脸膛,说话直来直去。他讲道:以前架设装备,一令一动,口号四起,现在整个过程静悄悄;以前营指挥班子背台词多,现在演练没有预案,更符合战场实际。
去年,该营受命参加演练,构筑阵地时,他们从最大限度发挥武器性能出发,选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山口,尽管驻地生活极为不便,而且风沙大、蚊虫多,但官兵们坚守岗位、勇于创新,摸索出一套新战法。
“聚焦打仗,我们还有许多课要补!”发射班班长邓锐的感悟来自于一场演习失利。去年一次红蓝对抗演习,全营官兵信心满满,却因伪装防护网铺设不到位,被“敌”偷袭。
单项冒尖不是真本事,走、打、侦、保、防,样样精通才能打得赢。伪装防护网铺设、工事构筑……这些过去被忽视的 “非主干”课目,很快成为他们攻坚的重点课题。
“练兵备战,要求我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经验,把计划方案、数据参数放到实兵实装实弹演练中去检验!”制导连驾驶员黄吉祥讲起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某型装备车说明书上标明的转弯半径是×米,那年试训,车辆开到某山口,距离足够,却因为路面不平转不了弯。“如果在战时,必然要吃大亏。”黄吉祥说。
夜深了,官兵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还在不断升温。这几年,该营改装国产某新型装备,在重大任务中崭露头角,取得发发命中的好成绩。成绩面前,大家讲得更多的依旧是短板和忧患。时顺波深有感触地说:“距离胜战有多远?我们不仅要常问常思,还要在研战、练战、备战中把一个个问号拉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能打仗、打胜仗。”
(本报拉萨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