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士兵、最差投弹纪录——这两大“光环”重重地扣在了新战士董忠林头上!
新兵第一次手榴弹投掷,董忠林奋力一甩,手中的模拟弹却滑了出去,歪歪斜斜掉落在眼前3米远的地方。
“卧倒!”一位平时熟络、相互调侃的战友打趣地大喊一声,假装卧倒在地。而真正落地的,是董忠林的信心。他曾想过无数种身体素质差的可能,却没想过差到这个地步。
入伍前,大二在读的董忠林“轰轰烈烈”地丢过一次脸。在校园里,因他几乎不锻炼,身体较胖,体能较弱。一次体育课,1000米跑测试,董忠林在同学瞩目中,被最后一名女生超越。
他气喘吁吁跑到终点时,几乎瘫在地上!看着同学脸上的各种笑容,董忠林无地自容,心中第一次问自己:“连女生都跑不过,将来还能干什么?!”
正是人生第一次危机感,让董忠林坚定了参军决心,把他带到军营,也推到一个个新的困难面前:第一次跑3公里,他当仁不让“吊车尾”;引体向上,胳膊没劲儿,拉不上去就像吊冬瓜……
“能不能迈过体能这道关?”看着眼前3米外的模拟弹,回想入营后种种糟糕表现,董忠林产生了深深的紧迫感。
训练结束,董忠林经批准把那枚模拟弹带了回去,每天揣在口袋里,训练就用它,睡觉都搂着它,这在全连很快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战友们都知道,他在暗暗和手榴弹较劲。
怎么握柄最得力?怎么发力投得远?董忠林在随身笔记本记录着一条条训练心得。这个方寸大小的笔记本,董忠林一直随身携带,如同一部随身DV,记录下他“士兵突击”的一幕幕——
长跑训练,刚跑出1公里,董忠林就喘粗气,五脏六腑宛若在翻滚。一次,董忠林在奔跑中“啪啪”打了自己两个耳光,格外响亮。班长郑重听得真切,赶忙问:“你干吗?”董忠林嘴一咧:“我就是想激励下自己,不想丢人。”打那以后,郑重每天带着董忠林“开小灶”。最终,董忠林以12分10秒跑出全班第二名。
单兵战术训练,董忠林之前缩手缩脚,动作不麻溜。一次雨后训练,董忠林爬到一水坑前,刚有所迟疑,一旁的郑重大喝一声“冲过去”。董忠林一咬牙,奋力爬过水坑。这一爬点燃了他的斗志,他第一次用人皮战胜地皮,爬出个“合格”。
这样的事,董忠林在随身笔记本上记了一笔又一笔,训练成绩一步步从后进走到中上游。走过“体能关”,他又走到了另一堵“墙”下——遭遇理论学习危机。
虽是大学生,但对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他和战友差不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到战友加班加点背记,他第一次在学习上产生了恐慌感。他把理论知识编成顺口溜,摘记在随身笔记本上,车上枕上处处学,得空就跟战友互相提问,比试一下。这种“快乐学习法”让董忠林在多次理论考核中拿第一,荣膺“理论学习标兵”,也让他渐渐找到自信。
然而,董忠林下连来到侦察连不久,新军事训练大纲颁发,他又有了挠头事。
连队军事训练形势分析会上,一个“敌情要图标绘”课目难倒了全连骨干。郑班长告诉他,新大纲内容更多、强度更大、难度更高,许多课目都要重新学。
老班长都犯难?董忠林看到班长骨干们要不闷在学习室查资料,要不聚在训练场摆练,他心里也急了,主动申请加入“补习班”。董忠林期待地说:“新大纲新内容,正是我学习赶超的好机会。”
采访感言
努力到精疲力竭,拼搏到感动自己
■刘昌宝
第一次拉8个引体向上,董忠林在下杠的一瞬间居然哭了。
为什么会哭?显然不是这个成绩多么令人骄傲,而是他为此努力到精疲力竭,拼搏到感动自己。或许有人说,才8个算不上啥,可是对于曾经的董忠林而言,这已是他拼尽全力才达到的目标。
董忠林每次训练都特别积极,总是跑步第一个冲,单杠第一个拉,投弹第一个扔。战友打趣问他:抢先也不能考第一,为啥非要往前挤?董忠林想法很简单:“成绩不能第一,但思想上先要第一!”
言语不多的董忠林,句句掷地有声,笃定有力,透着一股向上的力量。记者为他的进步欣喜之余,不禁在想:身处百舸竞发的新时代,基础这么差的董忠林,都能努力走到中上游,那被他赶超的同志是否全力以赴了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拼尽全力,那么部队整体战斗力提升的速度不就更快了吗?人民军队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进程不就大大提速了吗?
《士兵突击》中说: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许三多付出最大的努力,成就了最后的兵王。作为王杰生前所在部队的新战士,董忠林为了目标拼尽全力的样子,也正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最美的样子。
摄影:王涵潇 制图: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