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团圆,一桌魂牵梦绕的年夜饭

—感悟军营“年味儿”①


■魏 寅

年要到了,年味渐浓。

“过年回不回去?”“票买到了没有?”战友、同事间的问候,都在提醒着年的将至。对于军人,能回家过年是一种莫大的期盼。而不回家过年,则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常态。“年”,对于军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离春节还有10天之际,我们推出这样一组关于军营年味儿的策划,6个关键词“团圆”“牵挂”“奉献”“热闹”“警惕”“清新”或许还不足以包含军人对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期盼,但起码,我们希望这样一个策划,能够给奋进在强军路上的你,送上一份温暖。

——编  者  

“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唯一的解药。”年关将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一些官兵已经或即将投身于浩浩荡荡的“春运潮”,回到那是终点亦是起点的地方——家。即便远隔千里,即便一路艰辛,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与家人团圆的脚步。

团圆,团圆,美丽而温馨的字眼。它是春节的主题,是情感的磁场,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守望。团圆不只是单纯地相聚,更是对“年”的意义的再确认,是对“家”的温情的再强化。一家团圆,“把节庆本身的意味都过出来,这个节日才能真正留在我们的心里”。

对军人而言,需常年坚守岗位、与家人聚少离多,“团圆”更显得弥足珍贵。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自古以来乡愁始终是不灭的明灯,亲情始终是绵远的牵挂。一想到两鬓斑白的父母,倚门望归的妻子,还没见过几面、甚至还没抱过一次的孩子,回家的旅途就会“爱不觉累”,千辛万苦在所不辞。回到家,与家人一起围坐桌边、谈笑欢饮,烦恼便顷刻消融,暖流就涌遍全身。备年货、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阖家团圆”里洋溢的尽是年的滋味。这滋味,浑厚、深沉而又绵长。

军人的回家团圆之路,或许面临更多的艰辛。有的官兵驻守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北疆哨所、南国海岛,有的官兵在万里重洋之外执行维和、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要想回趟家,真心不容易。但如今,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社会各界的尊崇关爱,会让军人的回家团圆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越来越舒心。

为了坚守岗位,绝大多数官兵无法回家过年,因此,有些军属准备来队过年,在春运大潮中向着军营“逆向奔驰”。当年,军嫂伍菊为了和丈夫张良善见上一面,先是坐火车,再转乘汽车,再换老百姓的驴车,好不容易见到了丈夫,却得吸驻地缺氧的空气,吹干燥寒冷的西北风,晒紫外线强烈的太阳光,喝酸涩发苦的雪融水……类似这样“穿越大半个中国”“只为多看你一眼”的军属探亲故事,不胜枚举,犹在眼前。

但是,无数像伍菊这样的“中国好军嫂”,没有埋怨、没有指责,而是用行动表达对亲人的体谅与鼓励。“只要能团圆,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家人的陪伴与坚守,是军人战胜困难、坚定前行的最大能量;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军人尽职履责、建功岗位的最大动力。一个个关于“团圆”的军营故事,将人心、家庭与国家融在了一起,记录的是家庭的“小确幸”,映照的是为民的大情怀。

近年来,随着八项规定的施行、纠治“四风”的推进,春节本身的意义得到“回归”。一些领导干部坦言,现在的春节,往来应酬的劳碌减少了,但是与妻子相伴的时间多了、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多了,阖家团圆的味道更浓郁了。这样的新气象,不是“没意思”了,而是“有意义”了,从中透出的是地地道道的年味儿。

无论走多远,家都是心灵停靠的港湾;无论在何方,家都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安心过个团圆年,清扫浮躁的情绪,找回丢失的追求,对心灵进行净化,对精神进行充能,守护祖国、守卫安宁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怀着对上一次团圆的回味、对下一次团圆的期待,身在军旅的官兵哪怕遇到坎坷,也能把它唱成一首浪漫的歌;即便遇到荆棘,也能把它读成一首醉人的诗。

春天,是梦想萌发的时节,是志向扬帆的时刻。愿这个春节里,与家人团圆的人都能感受家的浓浓亲情,欢享家的融融喜乐,承续家的绵绵瞩望,在亲情守望中再出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