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战意浓,刺破寒天惊长空。
记者在第75集团军采访时,正赶上某防空旅一场精彩纷呈的追“机”行动。
“‘敌’机起飞,各战位迅速就位!”“敌情”突然出现,旅值班首长、参谋长刘顺余,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迅速下达指令。
随即,发动机轰鸣声、指挥哨声、号手口令声,伴随着尖锐的防空警报声交替传来……
“目标截获!距离×××,速度×××……”导弹三营雷达率先发现“敌”机身影,操作号手迅速上报空情信息。
正当他们准备用某新型导弹武器系统给“敌”机致命一击时,不料狡猾的“敌”机利用云层迅速爬升,突然隐身。
“迅速转换模式!”营长翁俊辉沉着指挥,雷达号手快速启用光瞄捕捉。数十秒后,“敌”机再次被锁定,被成功“摧毁”。
“这次你们搞的什么新名堂?”训练之后的战法交流,友邻空军部队的飞行员竖起了大拇指。
据翁营长介绍,部队调整改革移防前,旅里列装的某新型导弹武器系统曾一度面临“一机难求”的窘境。练缺对手,打缺目标,以往与先进战机合训、实战对抗,都得等到野外驻训,可驻训周期短,很多课目还没展开“敌”机就飞走了。一些重难点课目难以训全,平时他们大多只能靠结合模拟设备,设置“假想敌”。另一方面,训练上缺乏常态有效的联训机制,很多课目难训实,总结的理论、摸索的战法亟待实战对抗的检验。
“丰富的空情资源是提升防空作战能力的契机,也是改革之利。”旅领导告诉记者,去年7月,他们移防到现所在驻地,恰巧与空军部队相邻。旅党委抓住空军战机飞行时机,有效利用空情资源,提升部队核心军事能力。
移防不久,该旅主动与友邻空军单位沟通,建立起空情通报机制,并按照“多课目连贯、多能力融合、多专业参与、多要素联动、多手段指挥”的原则制订应用训练计划。同时,他们还组织专业骨干到友邻空军单位与飞行员就训练中如何打、如何防、如何协同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以对手为“磨刀石”,用实战对抗取代模拟训练。指挥保障连上等兵张伟龙说:“‘假想敌’变成‘真目标’,看着战机飞过,一下子就有了打仗的感觉,训练自然就上了档次。”
记者在该旅整理的训练成果中看到,他们有效利用空情资源强化训练抗击低空、超低空来袭目标等多个重难点课目,解决了某型防空导弹受干扰条件下跟踪模式转换难题,形成了10多项成果……
(本报桂林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