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时,被习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读书的个人魅力深深打动。习主席在陕北插队时期,面对每日高强度的劳动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始终坚持着阅读和学习,经常点着煤油灯读到深夜。村里的老乡回忆,习主席刚从北京来的时候,带来沉甸甸的两大箱子书。他读书涉猎很广,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等多个领域,他还讲究阅读方法,勤于思考,通过阅读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这对于我们当代年轻军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精神世界可以依靠读书学习丰富起来。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概括出了古人对读书和学习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古代莘莘学子刻苦读书的真实写照。战国时期提出“合纵”战略,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年轻时曾贫困潦倒,连亲人都看不起他。他发愤读书,“头悬梁,锥刺股”,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夜晚十分寒冷,为了不影响读书,他便在嘴里嚼辣椒驱寒。岁月悠长,人生因为有书陪伴而格外明亮。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照亮人生。历史的长河中,读书成为很多有志青年摆脱命运束缚,追求梦想的有力武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日子造就出无数个历史伟人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人生。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巨大改变。与过去相比,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手机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进行“碎片化”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了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大量“鸡汤文”“成功学”和各类公众号的营销文章令人应接不暇。但毋庸置疑的是,现代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无法代替传统的阅读方式。
在信息量过剩的年代,“读好书”要比“多读书”更重要。一本健康、积极的书能引导人生的航船驶向正确航向,反之可能会让人生的轨迹偏航。毛泽东主席在延安艰苦的环境中曾就军队的素质问题提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的论断。作为一名现代军人,我们在完成严格训练的同时,更应该用读书去武装头脑。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年时期是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青年军人是部队的新鲜血液,代表着国防事业的明天。读书和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大数据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日新月异,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读书,终身学习,方能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