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遏除嗜欲远胜草根树皮


■田之章

占卜测病治病,是旧时的一种迷信。这个方法有时准,有时不准。碰上了,纯属巧合;碰不上,就免不了露馅。

《聊斋志异》里,记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叫牛希英的人,他请人治疗自己身体虚弱的毛病。这人对他说:“我能治病,不能治命。”接着,他分析了病人的各种进补方法,给他谈了一大堆中医治病的道理。最后说:“君病非药所能治,但遏除嗜欲,远胜于草根树皮。”

中药的主要成分是草木。“草根树皮”代指中药,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中医是一座宝库,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与迷信的治病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占卜测病虽然是没用的把戏,但这个人给病人的结论却是千真万确的。

韩愈诗云:“人欲久不死。”想活得长久,是人类的夙愿。但怎么才能活得长,则是另一个问题了。古时的羽士、高人乃至皇帝,为求长生,有的访道求仙,有的烧汞炼丹,种种奇怪的方法都用上了,但最终只见全部“入地”,未见一人“升天”。所以唐代的张籍写诗讽刺:“汉皇欲作飞仙子,年年采药东海里。蓬莱无路海无边,甘泉玉树无仙实。”

人都是要死的,但人的寿数有长有短。欲求长生,得把“方子”找对。据我看来,还没有什么仙方胜过“遏除嗜欲”这一方。

而最能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公安三袁”了。

“三袁”,就是晚明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这“三袁”是明末文坛的领袖,开一代风气,对后世影响巨大。但文人大都有一个毛病,诗酒狂放,不拘小节。

“三袁”非但不能例外,乃更为风流。尤其在他们年轻时,几乎可以用纵情声色来形容了。这顶帽子不是信口雌黄乱扣的,而是明明白白写在他们的诗文里。

老大袁宗道做官最早,在官时间最长,加上官场的约束,所以他能好一些。

老二袁宏道,即大名鼎鼎的袁中郎就不同了。他做吴县县令一年多,就受不了官场清规戒律的束缚,辞职不干了,此后可以说诗酒留连、追欢逐笑无虚日。他给朋友写信说:“生平浓习,无过粉黛。”

老三袁中道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自己生平“无一事不被酒误,甚者,乘兴大饮后,兼之纵欲,因而发病,几不保身命”“酒后耳热,大骂粉骷髅”。

这些自怨自艾的话,在他的著作里所在多有。

不单是他们。诗酒声色,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好像形成一种风气,许多人“为好色,为快活”。袁中道写他一位族兄“恣啖任情,不戒祍席,久之遂病”。中郎也说,他“亲见前辈早夭人,个个以粉骷髅送死”。

袁宏道还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几个人到他的表兄王回家饮酒,前一晚还在一起“痛饮叫笑如常”。天亮时他三弟来,说王回病了而且病得非常厉害,开始他以为是开玩笑。等他急忙赶到去看他时,王回已经病亡。他为此写了一首长律哭他,诗里有这样两句:“命轻殉粉黛,形老备甘肥。”可见,他的表兄王回,平日里也是放浪形骸、纵情色酒的。

后来,他们从这些眼见的教训中终于明白,“四十以后,谋置粉黛,求繁华,便是夭促消息”“古人战战兢兢,临深履薄,是吾人保命符”。

不过,他们似乎都明白得太晚,最后三人都“夭促”而亡。老大41岁,老二43岁,老三活得长一点:54岁!

纵酒迷色,无异于双斧伐枯树,心思康健而口服毒药,其谁能久?这岂不是杨万里说的:“阎罗王未曾相唤,乃自求押到”哉?

“天下无一物不养生,亦无一刻不养生者。”贫贱之人,是在奔奔波波、疲劳思虑中养生的。富贵之人,旷室以养体,淫妖以养目,丝肉以养耳,极珍羞美酒以养口,穷极嗜欲以养性。养之未久,病疴立至,伐生斧命,莫厉于此。“故养生者,伤生者也”。只有那些贤明智慧的人,收视却听以卫耳目,恬淡虚无以葆神气。

这是袁宏道写在《养生主》中的一段话。袁中道说得更明白:“不绝欲亦不纵欲,不去利亦不贪利,不逃名亦不贪名,人情内做出天理来。”

看来,他们并非不知道夭寿穷通的道理,这大概就是佛经里说的“看得破、忍不过”吧!

《渑水燕谈录》载:宋太宗寻访天下高寿的人,前青州录事参军,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麻希梦,九十多岁了,住在临淄。太宗把他召至宫廷,从容地询问他人间利害,老人回答得非常详细,许多建议被皇帝采纳。又过了几天,问他养生之理。老人对曰:“臣无他术,惟少寡情欲,节声色,薄滋味,故得至此。”太宗听了,下诏给他尚书工部郎的待遇,赐金紫。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