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一大早,我便来到营史馆,像往常一样在空无一人的场馆里默背解说词,对着军容镜抹平迷彩服上的每一道褶皱,把各项陈列品认真检查一遍……这座小小的营史馆里陈列着300多幅照片和大量实物,如今我闭上眼睛也能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
“将军阁下,欢迎参观我营营史馆,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诞生始末……”记得我第一次为外军代表团解说时,手心直冒汗,后半段才逐渐找到熟悉的节奏:“时任技术指导的苏联专家上课时有一条特殊规定,就是不允许记笔记、录音和录像,参训的同志就相互约定,每人背记一句话,晚上回来后熬夜整理……”解说过程中,外军代表团成员不时在照片前驻足沉思,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神圣的神情——尊敬。
担任解说员的一年里,同样的神情我见过几百次。翻阅营史馆的题词册发现,自从“英雄营”被确定为对外开放营后,先后接待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次外事访问,最近几年外军代表团更是越来越多。仅去年一年,我就解说了120多场,观众有在校的老师学生,也有地方的企业员工,更有高规格外国军事代表团。
入伍前,我曾梦想着成为一名海军,驰骋三大洋,出访亚非欧,站在桅杆上瞭望世界。没想到,如今穿上空军蓝的我不用走出国门同样能和世界“握手”。越来越多的画面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某外军军事代表团一行数人现场观摩兵器操作,一名退休上将竖起大拇指:“你们的部队是世界一流的,你们官兵的素质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一次外事活动讲解完毕,一位外国武官径直来到我身边说:“你的讲解仿佛让我亲眼见证了解放军的辉煌战绩,中国军人,真棒!”
开放源于对实力的自信。我从全国各地战友的口中了解到,还有很多部队也接待过类似的外事访问。我感到“英雄营”只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军队形象的一个缩影。
去年,营史馆里又新添了两件展品:朱日和沙场阅兵方阵合影和营长作为十九大代表使用的选票夹。每次解说完我都会告诉自己:历史和荣誉是革命前辈创造的,走进新时代,我们“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绝不能坐吃老本,而是要不懈奋斗、加速前进,向世界展示出一支日新月异的人民军队!
(高思峰整理)
连线官兵
@武警云南总队执勤支队四级警士长刘冰东:去年参加外宾住地临时警卫任务,和高大魁梧的非洲籍外方警卫人员一起站岗,我也曾感到“压力山大”。但站岗的几个小时里,即使汗水流进眼睛我也一动不动,始终保持着中国军人“范儿”。外方警卫人员冲我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中国军人“best”!
@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下士吴昌洁:当兵5年,我两次登上国际赛场。过去出国比赛,心里总有几分忐忑;如今走出国门,越来越有自信!去年参加“科瓦里—2017”中美澳三军联合训练,在10米峡谷跳水训练中我主动申请第一跳,就因为咱是中国军人。
@南部战区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中士潘非:走出国门,驶向深蓝。去年,我有幸参与某专项兵力投送任务,真正感到随着海军执行远海训练、战备巡逻、护航和联合军演等重大任务逐年增多,中国海军的“陌生海域”逐步减少,我们已经有能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