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疗养院主任医师张国龙5年赴基层巡诊数十次——
高山迎来专家组
■本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通讯员 张奇辉 陈永林
“医生,我是舰上的主炮手,在进行炮弹装填训练时,总是感觉腰疼,近期更是直不起腰、使不上劲儿,严重影响了训练,原以为是腰肌劳损,理疗做了好多次,一直不见好转,已经影响到正常训练了……”隆冬的一天上午,沈阳联勤保障中心大连疗养院的医疗专家组刚刚上舰巡诊,该舰的一级军士长小刘抢先找到了全军软组织伤病康复中心主任张国龙。
听完小刘的病情介绍,张国龙伸手沿着脊椎自上而下触摸按压,当按压到腰部时,小刘立马感到疼痛难忍,张国龙立即诊断他患有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并让他坐到椅子上,两腿分开不动、腰挺直。只见张国龙一手按住疼痛位置,一手握住小刘的右肩引导其上体顺势左转。接着他又让小刘上体稍作右转,给小刘按压穴位。过了一会儿,他让小刘站起来弯腰活动一下。小刘有点吃惊,一活动真感到不怎么疼了。为检验治疗效果,小刘竟一把举起了45公斤的杠铃,立刻赢得围观战友的一片掌声。
在舰艇上诊疗之后,专家组下午又赶到某雷达观通站巡诊。得知山顶上执勤的警戒雷达兵没有下山,上山得攀爬几百级台阶,加上天寒地冻,观通站的领导说这俩兵刚上哨所没几天,建议专家不用去了。张国龙说:“不去怎么行,如果有病不及时诊疗救治,不仅影响官兵健康,还有可能造成非战斗减员,影响战斗力的生成提高。”
上山的路上,张国龙给记者讲起一段自己的经历。张国龙从小就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特别崇敬军队中的战斗英雄。1984年3月,还有3个月就面临高考的张国龙,得知部队来学校招考飞行员,就毅然报名并顺利考上,成为空军某飞行学院的一名学员。在1986年进行飞行跳伞落地时,他不慎将踝关节扭伤,后来在特技飞行训练中因身体平衡机能问题不得不停飞。
当时面对多种选择,张国龙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军医大学学医。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他不仅掌握了毫针、浮针、火针、银质针、针刀、关节腔注药、正骨、牵引、骶管注射、穴位注射等30多种软伤治疗技术,还先后创立了“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结构针刺法”“软组织伤病四步定位诊断法”“软组织伤病四维疗法”等国际国内领先诊疗方法。
“我能从一个停飞的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全军知名的软伤专家,除了自己的努力,主要得益于疗养院几届党委和领导的大力扶持。”张国龙说,在前几次编制体制改革中不少科室撤并降改的情况下,他所在的软伤科不仅没缩减,反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疗养院为了扶持他把软伤科做大做强,专门为他腾出一栋楼,选配了最好的设备和最强的医护力量,并成功申报为全军专科中心和研究型科室示范单位。2012年以来,张国龙连年被评为“全军优秀科技人才”,并享受军队特殊岗位人才津贴。在多次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中,被外交部评价为“公共医疗外交的典范”。
张国龙的讲述让记者一行精神大振,几百级台阶在不知不觉中就爬上去了。山顶的哨所风大潮湿,条件十分艰苦,值守哨兵平均每天要坐近10个小时,身体机能损伤较大,专家们现场轮换给官兵诊疗。微波班长小马腰痛病较重,坐不了多长时间就必须站起来,张国龙综合运用针刺和推拿疗法,很快缓解了困扰小马三四年的病痛。
疗养院政治部主任车广宁告诉记者,近5年来,张国龙先后20余次上高山、下海岛,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实施诊疗等,受益官兵达3000多人次。
面对当下正在进行的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张国龙对记者坦言:“是部队成就了我,我一辈子感恩部队。转改,改的只是身份,军人本色不能变。能为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是我身为一名军医永远的职责和追求。”
海军第406医院主治医师由德君两度出征应急医疗队——
海岛留下不了情
■常林阁 本报记者 赛宗宝
数九寒冬,海军第406医院军医由德君,陪爱人柳娜在解放军沈阳总医院成功摘除肺结节,埋在心里6个多月的这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安顿好家事后,他又立即返回驻地,投入到某岛礁官兵健康调查后期资料整理和论文编写中。
近年来,这个医院承担了某海岛援建保障任务,考虑到心肾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由德君已接近中职服役最高年限,医院党委在派出前两批医疗队时没有考虑他。去年3月,听说医院要组建第三批医疗队,由德君终于坐不住了,主动向医院党委提交申请书,坚决要求参加援建保障任务。
拉单申领药品器材、打包整理专业书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正当由德君沉浸在获准参加执行任务的喜悦中,不成想,爱人在体检时发现右肺部有一个性质不明的结节。为了执行此次来之不易的光荣使命,由德君综合专家意见,和爱人商量先观察一段时间,待自己任务期满返回后,再复查并决定治疗方案。
一个月后,医疗队抵达目的地。在工作交接时,急救室正在抢救一名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德君不顾长途航海疲劳,放下行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经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心电图、查看救治记录后,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大胆推断先前的诊断可能有误。可是因为缺乏心肌坏死标志物和心肌酶试剂,一时又不能进行排除检验。
听完情况汇报后,医疗队队长、医院副院长王振海立即召集有关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留岛治疗和后送各种利弊因素后决定,先按保守治疗方案救治,同时联系后方医院求证诊断、指导治疗。那一晚,由德君几乎一夜未眠。经过精心救护,后被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这名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并顺利回到工作岗位。
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正在帮厨的由德君突然接到电话,有位重症患者需要立即会诊。由德君急奔到急救室时,只见一名壮年男性已经神志不清。经检查后判定,该患者符合重症热射病诊断条件。据此,由德君一边按救治预案展开救治,一边向工区提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的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继送来的2名患者均转危为安。
驻守海岛期间,生活中很多工作如补给舰靠岸卸载物资、收拾公共卫生等,都要队员们自己去做。每当这些任务需要公差勤务时,由德君只要不值班都会主动参加。与此同时,他还兼职救护车、防疫车和办公用车驾驶员,先后2次消除事故隐患。
转眼间,第三批医疗队3个月的任务期即将结束。在抽组第四批医疗队时,正值医院执行其他大项任务,难以抽出合适人手接替。就这样,由德君再次主动向院党委递交申请,要求继续担负守礁任务。
其间,由德君加班加点设计了《岛礁官兵健康情况调查表》,并连续数日深入基层部队完成问卷调查308份,以期从中摸清驻岛官兵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和发病特点规律,提出防治疾病的合理化建议。由德君在调查中发现,中暑现象在驻礁官兵中时有发生,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为此,他牵头主编了《岛礁人员防治中暑66问》手册,印发给驻礁官兵和企业工人,并经常到他们中间巡讲中暑防病知识,使后期中暑发病率明显下降。
执行任务期间,由德君4岁的儿子先后因右前臂骨折和肺炎两次住院。令他没想到的是,医院领导得知他隐瞒了爱人和儿子的病情后,特意到家里看望慰问,并及时联系专家为他们诊治,这令由德君深受感动,工作干劲倍增。任务期间,在缺少必要检验试剂和医疗设备的情况下,由德君共处置门急诊病人508例,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差错。去年底,由德君返回驻地后,还与海岛患者保持联系,跟踪了解健康状况,指导后续康复治疗等。
“进退去留听党的,工作干劲看我的。”由德君动情地对记者说,“能参与建设和守卫祖国的蓝色疆土,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我想用这样的行动,为自己可能即将结束的军旅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