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法治军营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不要小瞧敌特分子的“智商”


■钟定航 雷 坚

时下,微信这一即时通讯软件风靡全球,聊天群、朋友圈日益成为官兵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殊不知,微信以其信息量大、共享便捷、功能齐全等特点,在满足官兵通信和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将一把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官兵头顶。

当前,很多基层单位都自发建立了微信群,有的还把微信群逐步拓展成了工作平台。有些人为省时省事,抱着侥幸心理,贸然通过微信群传达一些涉密事项,类似“占被(战备)”“正伟(政委)”“一号(首长)”的字眼,看似密语通信,实则无异于掩耳盗铃。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浪潮涌动,敌特分子的政治渗透更趋隐蔽化、情报窃密更趋无形化、技侦手段更趋尖端化。军事秘密一旦泄漏,军人身份一旦暴露,很容易被敌特“盯上”,将木马病毒植入手机等智能终端,个人所有通信记录都将变得完全透明,在微信群传达涉密通知也就等于“抄送”给了敌特分子。

有人侥幸地认为,一两个关键词所蕴含的可用信息并不充分,即便泄漏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若干条可用信息经过多源情报融合、综合分析研判,生成一条完整信息并不难,几个孤立词汇完全可能将一个战备方案、作战计划甚至战略动向暴露无遗,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作战参谋福克基尔正是基于对一只猫的品种、放风时间、豢养性质、主人地位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判断出法军一个师指挥部的地下掩体位置。

保密没有“四舍五入”。毛主席曾说,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泄密案件,大多是因为没有严格按规定落实制度,为图方便简化一步,铤而走险越界一步,其实是朝着“雷区”迈进了一步。保密成效的评判标准没有“完成率”“贡献率”“加权比”一说,多发送一个字节、多暴露一帧图像,都具有灾难性的摧毁力。

保密没有“亡羊补牢”。一旦出现泄密问题,便没有弥补机会,任何侥幸导致的后果都不能修复,而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像核裂变一样呈几何级恶化失控,最终造成无法抹平的创伤。不少因失泄密而受到惩戒的人,在现身说法中几乎都使用了同一个高频词——侥幸,自以为这么做“摊不上我”,没想到结果真“摊上了”。

保密没有“惊蛰春分”。常言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很多事情讲求因时制宜,而保密却没有所谓“关键时期”“突出时期”“敏感时期”,必须常抓不懈、长劲不松,时刻紧绷思想之弦、封堵泄密漏洞、把牢保密关口,“停一下”就要出乱子,“松一下”就要闯大祸。只有坚持将保密纳入官兵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嵌入意识、融入思想,才能真正做到长抓久安。

三军之事,莫重于秘。网络背后的黑手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将一个人推向深渊,将一次战争推向失败。万无一失、谨言慎行,注定是保密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