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铸造国家安全战略支柱的海外样本

——美俄等核大国强化核威慑的主要举措及启示


■李显荣 杨  敏

引言

美国国防部拟于2月发布新版《核态势审议》报告。而美国媒体《赫芬顿邮报》1月12日在其网站披露了该报告的一个草案版。该版报告内容显示,特朗普政府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美国核武库,这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其实冷战结束以来,美俄等核大国核武器数量虽然大幅削减,但仍然没有放弃核威慑思想,核力量依然是国家防务的战略支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这些国家不断调整核战略,不断提高核武器的质量,更加注重突出核力量的威慑与实战运用。

推动核力量现代化,夯实核威慑基础

核武器是威慑理论的物质基础,要使威慑可信,就必须保持核武器的现代化水平。在这个问题上,各核大国都不惜投入巨资。外媒披露,美国新版《核态势审议》报告将会提议重启陆基中程导弹和海基核巡航导弹研制项目,这不过是美国增强核力量的冰山一角。为实现“三位一体”核力量整体升级,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核武器包括B-21战略轰炸机、“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新型空射巡航导弹、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和B61-12核炸弹六个主要项目。据美国新版《核态势审议》报告估算,美国要在未来30年维持核军备及实现其现代化,需耗资逾1.2万亿美元。俄罗斯虽然近年来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与美国差距在不断拉大,但俄罗斯始终强调要在核领域与美国保持势均力敌,对于核武库的维护和更新,在经费上给予倾斜和优先保证。俄罗斯核武器现代化项目主要包括建造“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亚尔斯”和“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等先进武器,其计划现役陆基核力量中新武器装备的比率在2021年前达到90%。近日,法国政府宣布更加重视依靠战略核力量维护国家安全,未来5年将加强其核威慑能力建设,2018年国防预算将增加18亿欧元,用于更新和完善其海基和空基核打击系统。为使核武库的现代化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美俄等核大国还在积极开发模拟核试验和亚临界核试验技术。此外,美俄都在加速研发及部署小型核武器,藉此,美国提出要拓展核方案的灵活性将低当量核武器纳入核打击选项,俄罗斯则提出了有限核打击的作战思想。可见,有核国家并未因高新技术武器出现而忽视核力量建设,拥有一支核力量很重要,保持核力量的现代化水平,防止核力量空洞化同样重要。

优化核力量结构,提升核威慑效力

核大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政治、经济、战略文化等情况不同,核力量的发展模式也就不同,核力量结构也不一样。美俄目前都保持了“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法国是保留了海基和空基战略核力量,英国只保留了海基战略核力量。按照核力量生存和可靠性理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体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海基战略核力量拥有较好的机动性、隐蔽性和突袭能力;空基战略核力量具有反应迅速、部署灵活,利于保持前沿存在的优点;陆基战略核力量则最稳定。核大国选择自身的核力量结构,都有自己的考虑。对美国来说,维持“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是“以合理的成本保持战略稳定,同时规避潜在的技术问题或漏洞风险的最佳方式”。其中,美国又最为重视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始终将潜射战略导弹看作是最主要、最安全的战略力量,美国的潜射战略导弹无论是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多弹头分导能力、命中精度等都要强于其陆基战略导弹。在俄罗斯“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中,陆基战略核力量则是中流砥柱。这不仅是由其陆基部署的运载工具数量和核弹头数的优势所决定,也是由其高度的战备水平、全天候执行任务的能力及作战指挥稳定性决定的。随着RS-26“边界”、RS-28“萨尔马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成功,俄新一代洲际导弹也逐渐走向成熟,新旧搭配更为适当,数量结构趋于合理。就总体来看,一国采取何种核力量结构,是由该国的安全需要和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但是,根据自身的安全需要,通过优化核力量结构来提升核威慑效力,这一点则是共通的。

强化战略防御能力,注重攻防兼备

核大国在积极推进核力量现代化的同时,更加强调战略防御,注重攻防兼备。研发针对来袭导弹的拦截系统,这个想法早在冷战时期就有了。但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没有把握能够研发出可靠的防御系统,且防御系统耗资巨大,任何一方在导弹防御方面取得突破,都有可能破坏双方的“确保相互摧毁”的战略平衡。所以,美苏在1972年签署《反导条约》,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相互的核威慑,用所谓的“核恐怖平衡”来避免核战争。2002年,美国小布什政府不顾俄罗斯的抗议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开始大力研制导弹防御系统。美国研发导弹防御体系意在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目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以陆基和海基为主体的世界上最全面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中,“萨德”系统的拦截弹设计上可用于大气高层和大气层外拦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大气层内外拦截能力的反导拦截弹。此外,“萨德”系统不仅仅充当“盾牌”的作用,它在平时还能起到摄取情报和监视、控制对方的作用。有专家推算,“萨德”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0公里。正因如此,“萨德”入韩等于美国可以更方便地监视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大部分的中远程导弹发射活动。这就严重破坏了该地区的战略平衡。在导弹防御问题上,俄罗斯避免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重点加强战略防御系统建设。一方面,全力打造天军,加大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太空监视系统的建设力度,部署S-400等新型防空反导武器,加快战略预警雷达的更新和部署。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太空武器计划。目前俄已在多种太空武器研制上取得重大进展,如卫星攻击武器、定向能武器系统和机载反卫星攻击系统等。应对导弹防御问题,俄罗斯的做法颇给人以启示:一是加强具有自身特色的防御系统建设;二是发展针对性的攻击型武器系统。

定期举行战略核演习,锤炼核实战能力

美俄等核大国为了表明其核战略的可信性,经常通过公开展示核力量的方式来增强核威慑的效力,比如核战略部队的机动拉练、导弹试射,最典型的则是举行大规模战略核演习,这是展示核威慑的最直接、最有力方式。近年来,美俄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核演习,且两国核演习经常相继举行,对抗意味明显。如2017年10月26日,俄罗斯举行了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演习。俄战略轰炸机“三驾马车”(图-160、图-95MS和图-22M3)全部出动,发射巡航导弹,对多个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核潜艇发射洲际导弹,横跨俄罗斯领土“东西对射”。在俄罗斯战略核演习结束之后4天,2017年10月30日,美国启动了“环球雷霆”战略核力量年度军事演习。这次大规模演习动用了战略司令部旗下所有武装力量,并对部队联合作战状态进行评估。演习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回应俄演习;二是检验并加强“核战备状态”,测试美核武装力量在面临不确定情况下能否保持安全、有效、完备的威慑力;三是如有的评论所说,是借机向朝鲜展示核肌肉,施加战略威慑。在某些特殊情势下,核大国还可以通过战略核演习传达明确的警示信号。比如,2014年3月27日,俄罗斯突然发起历时三天的包括核力量在内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针对当时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等事态进行的。俄罗斯在演习中特别进行了大规模的核进攻演习,表明俄罗斯会在必要的条件下,发起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行动,其中的威慑意味显而易见。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现实核威慑方式,战略核演习具有多重功效:既可以试验核武器和预警及指挥机制的有效性、检查核战备状态,又可以查找弊端和隐患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还能借机宣示国家的政治意志和战略决心。

编后: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讹诈,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三原则”,最终目标是为了消灭核武器。但当今世界形势波诡云谲,为提升我国战略威慑效能,支撑我国大国地位,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我们必须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增强战略制衡能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