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正确的选择,保持干事的激情,坚守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应该交出的答卷
《苏东坡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被贬岭南惠州后,无职无权,但他得知广州当时有疫病流行,就写信给太守王古,建议筹备一笔基金,做创立公共医疗机构之用,还建议引泉水解百姓之急,并提交了一套详细的水管制造方案:水管用大竹管做,竹管接口处用麻缚紧,外面涂上厚漆,以防漏水;每一段竹管要开一小口,以竹橛堵塞,若竹管之中有闭塞不通,便打开此小口检查……他还叮嘱王太守,切莫让人知道方案出自他手,以免节外生枝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故事启示我们,只要胸中有情怀,不管什么处境,都会选择担当。
今天的人民军队凤凰涅槃,面貌焕然一新,这得益于党中央、习主席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也得益于广大官兵的责任担当和牺牲奉献。诚然,为了拥护支持改革,有的官兵脱下军装,有的异地移防,有的调职受限,有的暂时“编余”,有的担子加重,有的还面临诸多新难题。可以说,改革的“阵痛”实实在在地落到了一些官兵身上,现实的考验也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一些官兵面前。面对改革的持续推进,身处其中,是选择自我松懈还是担当坚守?想想近一千年前的苏东坡,或许应知怎么做。
调整改革中,有的同志仍按照过去惯例给自己设定某种预期,觉得自己工作也干了,任职年限也到了,应该得到相应的平台,得之则喜,不得则忧,最终迷失自己;还有的同志“三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尤其是看到别人进步比自己快,就心生失落,心态失衡,工作干劲不足。相反,同样的处境,也有很多同志却“编余不业余,移防不移志”,他们珍惜军旅,不负时光,坚持标准不降、干劲不减、作风不散,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求怎么干就怎么干,体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担当和情怀。
党史军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官兵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囯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是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平均年龄不到25岁、每百人不到80杆枪的红军队伍,冲破敌军封锁,翻雪山、过草地,赢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这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不管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都会坚定追随信念走。由此想到我军正在进行的这场伟大变革,有的同志总是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遇到的困难多一点就受不了,心生抱怨。相反,也有很多同志“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但知道今天应该干什么”,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保持定力,斗志昂扬地在岗位上扎实工作,体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坚定的强军信念和梦想。
有人说,这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作出正确的选择,保持干事的激情,坚守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应该交出的答卷。以改革大局为重,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多关注自己能力素质的提高,少一些“自我设限”的个人设计。若能如此,不但改革必成、强军可期,我们每个人也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