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陈芳、胡喆)“土庄稼”里也要有“高科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乡村振兴归根到底要靠科技创新。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全面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现有两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年和2015年国务院分别批准建立杨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陕西杨凌示范区发展的20年间,已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农民培训30多万人次,其中有1.2万余人获得技术职称,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到661.9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第二位。
当前,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示范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升中国农业的产业竞争力,力争在国际上有更多“叫得响”的品牌。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研发,也要做好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关键在于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赚。”徐南平说。
徐南平强调,此次国办印发的意见强调了示范区的三个特点:一是姓“农”,要坚持聚焦“三农”主题,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姓“科”,通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来打造创新高地;三是姓“高”,坚持高标准建设,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徐南平说,到2025年,示范区创建总数或将不超过30家。“建设示范区,就是要树标杆、立典型,将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并带领农民实践,才能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