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撰稿:魏 兵、刘建伟、康子湛、孙伟帅、张艺藐、姜嘉霖、李大鹏、赵 雷
视频制作:孙伟帅、鲁 赫 图片摄影:刘建伟、刘 鹏、贺善文
VR 特效:孙 浩 无人机航拍:尚 超
雪地行军如同“扎马步”,既是基础更是关键
“半小时竟然才走了800米!”
走在队伍最前面,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上等兵刘杰,此时望着漫漫风雪路有些无奈。首次参加冬训,听说第一个课目是雪地行军,他颇为不屑:不就是走路么?
刘杰从小翻山越岭,入伍后多次打破全连5公里越野纪录,是有名的“飞毛腿”。今天一到冬训场,他主动请缨当开路尖兵。然而,“先锋官”远没有他想象中那样好当。
“像踩在了棉花上,每一步走都费劲!”蹚着过膝的积雪,没一会刘杰直喘粗气汗流浃背,“就这蜗牛般的速度,仗还咋打?”
这个问题,早就牵动了该旅领导的心。经不起严寒考验的军队,是要吃败仗的。77年前,莫斯科保卫战在-40℃以下打响。极寒天气下,德军被冻死冻伤十万余人……
“在战斗力生成的‘大棋盘’上,雪地行军如同‘扎马步’,既是基础更是关键。”作为常年戍守寒区的特种部队,该旅年年挺进林海雪原,扎扎实实开展雪地行军等基础训练,摸索了不少招法。
“前面的尖兵不能高抬腿,蹚着雪走最省劲;后面的得踩着前面的脚印走,踩不正,必打滑,不是摔倒,也得崴脚……”副参谋长崔迎彬一边讲解行军的诀窍,一边对记者说,“你别看这些经验好像上不了台面,可打起仗来真管用!”
到了积雪很深的地方,厚厚的雪都已凝固。“开路尖兵”蹚不到30米已累得气喘吁吁。
“换!”只见特战队员轮流换班开路,行军速度始终没降,硬是在人迹罕至的丛林中蹚出一条“雪路”来。
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困难。崔副参谋长告诉记者,雪野机动可是一门大学问。比如,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翻山,可以走山脊线,那里雪薄好走省劲;穿过庄稼地,尽量走横垅,可以避免脚上打血泡……
忽视了细节就是给自己“埋雷”
“滑雪通过‘魔鬼坡’!”
行军途中,官兵眼前出现一条弯弯曲曲的下坡路,特战小队队长徐海晨下达命令。
本以为特战队员换滑雪靴得一会儿,没想到他们将防寒靴直接往新式滑雪板上一扣,就如离弦之箭向坡下冲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战队员山长权清晰记得,那次执行任务,自己正在低头换鞋,“敌人”的枪就响了……
换一双鞋竟然输了一场战斗!这段败走麦城的经历,引发了该旅领导深入思考:任何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都是由一个个基础课目累积起来的,忽视了细节就是给自己“埋雷”。
战场哪有换鞋的功夫?必须对滑雪用具进行改良!
没想到,这一改就是10多次。以前的雪板太长,山地行军就像粗天线似的来回晃,一不小心就刮在树枝上,影响作战行动。他们将其缩短到一米来长,跟背囊大小差不多,挂上就能走。再后来,还研究出了“折叠式”……
“看起来不起眼,用起来很出彩。”一次次小小的改良,带来的却是战斗力持续提升。
这些年,该旅官兵用实战眼光审视冬季训练的每个细节,革新了冰爪、护膝、护肩等小发明小创造,大大提高了雪地行军速度。他们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给战斗力留下任何一点隐患。
今天的训练越苛刻,明天的战斗越轻松
“慢一点!再慢一点!”
一直追求速度的雪野行军,到了“尾声”时,队长徐海晨竟然要求特战队员慢下来。
灌木丛中,特战队员刘海一双冷峻的目光盯着500米之外“敌人”的一举一动。
20分钟过去了,50分钟过去了……瞅准时机,他趴在两个滑雪板上,悄无声息地又向“敌”心脏区域潜行了3米。
雪地潜伏和潜行是寒区作战的一门必修课。对于特战队员来说,潜行中任何一个多余动作和声响,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在刘海看来,特战队员的“快”与“慢”,都是战斗力!
此次考核要求:在离“敌人”后背5米外,潜行过去不能被发觉。只见特战队员钻进厚厚的积雪下,小心翼翼用手把下面能发出声响的树叶扒开,龟速般向前蠕动。
3个小时后,刘海成功过关。
“一默如雷”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历练“煎熬”。为了练就潜行的忍耐力,三伏天,刘海将身子埋入掩体,用塑料袋包住头部,嘴里插入一根通气管,再填上土,一练就是小半天……
“天上不放过一只鸟,地上不漏掉一根草。”他还可以在不带夜视仪的情况下,通过特殊搜索方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丛林中准确发现目标。
那一年,刘海参加国际侦察兵比武,一举获得1项第一、2项第二、2项第三的好成绩,荣立一等功。
今天的训练越苛刻,明天的战斗越轻松。从雪堆里爬起来,天色已经放暗,可刘海没有丝毫放松。回望身后蹚出的一条条“雪路”,他知道,更严酷的训练,还在前面!
版式设计: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