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朋友圈被电影《无问西东》刷了屏。尤其是我的大学同学,个个都在狂转影评。身处戈壁滩,想看不能看,还要被剧透,伤害简直一万点。大学辅导员安慰我:“易诗人,你演绎的可是现实版的‘无问西东’……”
辅导员很懂我。的确,在清华读书时,我就爱读西南联大那段历史。大师风范高山仰止,清华学子勇担家国重任的热血故事让身为国防生的我心潮澎湃。所以,去年面临毕业分配时,出生在福建的我,选择在中国的版图上走了个对角线,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边关,成为一名新排长。
但是刚到这没两天,嘉峪关就用一场沙尘暴加强版的重装5公里告诉我,想“建功立业,无问西东”,没那么简单。
只见一阵大风平地而起,忽地卷起尘沙,遮天蔽日。瘦瘦小小的我,被风沙吹得狼狈不堪。但我心中却愈发生出一股豪情,这就是边塞啊,果然是“黄沙百战穿金甲”,古人诚不我欺。
第一次戈壁滩外训,白天都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温度,让我这个南方人见识到什么叫苦寒之地。忙碌了一天,为了洗脚大家穷尽智慧。用一点热水浇在冰坨上面,费九牛二虎之力把冰凿开,每个人拿盆盛点冰,一起坐在枯死的树干上望着远山聊着天,等冰融化。
天很冷,水掺冰,大家踢着水花,满脸欢乐。映着雄浑的夜景,伴着呼啸而过的风,我不由自主作了首诗:抬眼祁连雪,抚胸关山阙。士气所磅礴,慷慨吞胡羯。探问官兵情,报国此生约。迎面大漠风,心中千钧烈。
说起这一年,有千万个镜头在脑海闪现。苦不苦,当然。累不累,当然。后不后悔,从未。
那些皮肤皲裂,喉咙干疼,整夜咳嗽的日子,慢慢在记忆中远去了,留下的都是生活中那些细微妙处。于他人不值一提,于我往往能化作阳光,驱散心中的阴霾,引来无穷乐趣。
我记得一个深夜,无星无月,我独自值守漫漫戈壁。坐在一辆坦克的车顶,望着无远不及的黑暗,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一人存在。那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旷达,我听见心底开出一朵花的声音。
我记得一个笑容。去给修理故障坦克的战士送饭,他提着扳手从坦克下面钻出来,灰头土脸,满脸油垢,咧嘴笑来,一口白牙。
我记得一个称呼,“万能易排”。电脑坏了找易排,发电机坏了找易排,学习遇难题了找易排。我不断发现着自己的无限可能,曾经的孤独寂寞早已远去。
我记得5公里第一次合格的那个傍晚。天空中有着橙子一样饱满的落日和漫天的云霞,祁连山的皑皑白雪在看不见的远处飞扬,红旗招展在营房边上,炊事班已经烧出了饭香。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电影《无问西东》中老校长梅贻琦的这段话戳中我的内心。
嘉峪关的生活,对我而言,就是真实。在这里,我那颗少年心怦怦而动,更加鲜活。这是清华根植给我的信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献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归来依然是少年。
(王 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