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中巴科学家“扫描”北印度洋莫克兰海沟


据新华社“实验3”号1月27日电(记者张建松、岑志连)近一周,中国和巴基斯坦科学家正在进行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在莫克兰海沟连续开展多道地震实验。

“现在开展的多道地震实验以及前一段时间布设的海底地震仪,都相当于用不同的诊断方法给莫克兰海沟做‘CT扫描’,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对海沟产生有重要作用的三大板块。”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教授说。

莫克兰海沟是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汇聚地带。专家认为,研究这里的大尺度地质构造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这三大板块,并为巴海上安全与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在网格状的测线上,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的船艉,拖拽着一条长地震电缆匀速航行。电缆上安装了一连串地震波接收器。每隔十几秒,船上就往海里打“空气枪”,通过释放压缩空气产生人工地震波,穿透海水,让电缆线上的地震接收器记录下来。科学家分析数据就能推断莫克兰海沟的浅层地壳结构。

俯冲带堪称全球“地震之源”。世界上80%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俯冲带,人类有记录以来最大最强的地震也都发生在俯冲带。

“我们给莫克兰海沟做‘CT扫描’,主要是研究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物质成分。从而可以帮助理解,阿拉伯板块在向下俯冲过程中是在哪一段被‘卡住’?今后与陆地上的地震研究和大地测量相结合,就可以推算出地震带的具体分布。”杨宏峰说。

此外,因为莫克兰海沟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沟,有深厚的沉积物。而沉积物比较松软,即使发生比较小的地震,都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的海底滑坡,引发比较大的海啸。1945年11月27日,莫克兰俯冲带的东部区域就曾经发生8.1级地震。除地震本身造成近300人死亡外,随后引发的海啸灾害更造成4000多人死亡。

杨宏峰说,中巴科学家联合研究莫克兰海沟的大尺度地质构造,可以为巴基斯坦海上安全与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