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科技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迟到”的“伊万”

——从俄大型登陆舰服役看海军远洋投送力量发展


■付三阳 张书瑞

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俄罗斯海军11711型大型登陆舰首舰“伊万·格伦”号近日宣布服役。这是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造的第一艘大型登陆舰,也是其在远洋投送兵力建设方面的最新成就。

俄罗斯原有3艘万吨级大型坦克登陆舰,其中2艘在上世纪90年代退役,最后1艘在2012年被切割成废钢出售。面对急迫的海外用兵压力,俄罗斯的十多艘4000吨级现役登陆舰显得势单力薄。于是俄罗斯一方面从法国订购了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另一方面开始在现役登陆舰基础上设计建造新舰。后因诸多变故,即将交付的“西北风”遭到禁运,俄罗斯只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本国新造登陆舰上。

11711型舰由俄罗斯涅瓦设计局设计研制,可运载13辆60吨重的坦克或36辆装甲运输车,外加300名登陆队员,在16节经济航速下可航行3500海里,主要用于登陆作战以及军事装备运输等任务。首舰“伊万·格伦”号从1998年开始设计,直至2012年才下水,又经过漫长的海试,2017年底才正式加入俄海军战斗序列。

近二十年的设计建造历程,三次修改设计方案,数次推迟服役时间,“伊万·格伦”号的“迟到”不仅体现在时间表上,更体现在设计思想上。由于缺乏大型登陆舰的设计经验,该舰5000多吨的排水量并不具备使用登陆艇换乘登陆的能力,更像是在护卫舰基础上改造而成。“伊万·格伦”号还保留了相当传统的舰艏冲滩登陆门作为海上人工港,通过舰载浮桥将涉水能力较弱的战车从离岸滩较远的位置送到滩头阵地。从这一点来看,其作战方式与二战时期的抢滩登陆没有本质区别。

放眼世界,在“伊万·格伦”号设计建造的同一时期,各国海军掀起了研制和建造新一代两栖战舰的热潮——美国以最新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整合其庞大的两栖舰队;英国建成了“海洋”级两栖攻击舰和“海湾”级船坞登陆舰;法国打造了“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荷兰和西班牙联合设计建造了“鹿特丹”级船坞登陆舰,“由海向陆”的趋势日渐明显。

从各国远洋投送力量发展趋势来看,大船坞登陆舱加全通甲板成为新“潮流”,“平面登陆”和“空中垂直登陆”相结合的立体登陆作战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以我国海军“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为例,满载排水量近2万吨,船体后段是一个巨型船坞登陆舱,能容纳多艘气垫登陆艇,用于运输主战坦克等车辆上岸。可以搭载2-6架运输直升机用于垂直登陆运输,也可以搭载武装攻击直升机,加强对岸上目标的打击能力。而刚刚驶抵西太平洋的美国海军“黄蜂”号两栖攻击舰,更是在全通甲板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造。“黄蜂”号搭载F-35B隐身战机后,在保留强大登陆运输能力的同时,丰富了两栖兵力作战样式。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型化、攻防兼顾的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依然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以美国海军新型海上基地船“刘易斯·B·普勒”号为代表的新平台,具有低门槛、高性价比等特点,逐渐获得更多的关注。

平台建造有快慢,思想发展无止境。当前,各海洋强国为维护自身海外利益,愈加重视远洋投送力量的建设,新思想新理论层出不穷。要想在这场变革中不“迟到”,各海洋强国尤须探索不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