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项评选活动引发“鲶鱼效应”

——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激发士官队伍活力的探索与思考


■周鹏程 万 杰 本报记者 刘亚迅

电工专业“专业领头兵”钟旋(左二)指导训练。刘中涛摄

写在前面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

士官队伍是军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军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士官占士兵编制数的70%以上,士官队伍已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建设一流士官队伍,需要激发士官内在活力。去年以来,该支队以习主席加强军事人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探索实行“专业领头兵”选拔使用制度,通过遴选专业带头人等方式,激发了广大士官精武强能、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领导表示,“专业领头兵”选拔使用制度的效果恰如“鲶鱼效应”,对于专业技能过硬的士官来说是一种肯定,对于其他士官来说则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隆冬时节,记者来到这个支队采访,真切感受到这一评选活动给士官队伍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活力。

“领头兵”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初,灵岩山舰电工班长张淑仲看到支队下发的评选“专业领头兵”的通知时,咕哝了一句:说不定是个虚名,评来评去还不就是那么几个老资历的高级士官。

然而,当十页纸的《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后,着实在基层官兵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份评定实施办法,让“老电工”张淑仲转变了看法,这分明是一份“求贤令”:主要专业类别各遴选1名专业领头兵;连续从事本专业6年以上,专业技能领先,帮带作用明显;编制空缺时,优先选取、虚位以待……笔记本上,他用红笔在实施办法上反反复复圈出了几个红圈。

作为电工班班长,张淑仲在班里年龄最大、兵龄最长,先后排除过各类故障上百次,带出百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很受官兵尊重,大家都爱叫他“老张”。

然而,这两年张淑仲却开始反感起这个“老”来:作为电工班长,受到舰上岗位编制的限制,现在的四级军士长就是他所能扛上的最高军衔。随着“退伍倒计时”越来越近,“老张”的内心也渐渐难以平静。

而这个评选活动让张淑仲再次燃起斗志,他告诉记者:“评上了意味着晋升高一级士官的机会更多,更是一名战士在部队价值的直接体现”。

相对于张淑仲的“晋级之战”,九华山舰帆缆班长杨雷直面“保级压力”。实施办法规定“高级士官优先从专业技能拔尖的士官中选拔”,杨雷告诉记者,虽然帆缆岗位有高级士官编制,但如果自己业务不精湛,自己舰上这个编制就不知“花落谁家”了。

“这是观念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在支队政委周建明看来,评选上“专业领头兵”不仅是一种称呼上的变化,更是对军中“工匠型”士官人才的肯定,顺应了部队转型建设对士官队伍换羽升级的内在需要。

过河小卒顶大车

2017年8月一次演练在海上举行。抢滩在即,五台山舰坦克舱里意外突发:右侧连杆故障,大门吊桥无法正常开启,两栖战车不能顺利出舱!

“紧急启用单侧油缸开启吊桥!”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挺身而出的是陈剑锋,五台山舰帆缆班长,支队帆缆专业“大拿”,入伍28年,立过二等功,干过大队帆缆专业士官业务长,是支队首批40名“专业领头兵”之一。

他这个想法很大胆,因为按照使用规定:开启吊桥须双油缸同时工作,单油缸工作太过冒险。然而,这个想法却是此刻战场上快捷、可行的解决办法。

陈剑锋果断操作,在“轰隆隆”的机械声中,吊桥缓缓展开,两栖战车陆续驶出扑向滩头一线……

《评定实施办法(试行)》中对“专业领头兵”的作用发挥有明确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精通本单位本专业各型装备,积极参与故障排除”。陈剑锋告诉记者,作为“专业领头兵”,支队明确赋予他在各项重大维修保障任务作为“首席代表”的权力,有临机建议权和方案否决权。

像陈剑锋一样,“主机心脏医生”吴智杰、“神舵手”许显文、“焊王”王吉考等一批“专业领头兵”被纳入支队“士官专家组”,在武器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判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该支队当之无愧的业务权威和一线技术负责人。

不久前,在海上参加演练的某舰主机发生故障。情况上报后,依托远程技术支援系统,“士官专家组”指导该舰采取新工艺、新材料,在半个小时内修复装备,保证了任务顺利完成。

与陈剑锋这样的“业务高手”不同,武夷山舰报务班长陈沈华更看重上级赋予他的“总教头”身份。舰队文件明确“专业领头兵”还要充分发挥组训能力,传帮带作用明显,每人每年培养成才1到2名本专业领域的士官骨干,努力推动整体业务水平提高。支队据此主动放权,批准他们可以优先选拔优秀苗子进行“1+1”式的精准帮带。用陈沈华自己的话说就是,充分发挥酵母催化作用。

去年,精于信息网络设备操作、维修的大学生士兵何强风,被3个机关科室同时看上。陈沈华直接找到支队领导,表示报务专业急需这样的技术人才,应该交给他好好培养。于是,何强风被陈沈华收入“麾下”,迅速掌握了陈沈华的“快、准、稳”的独门绝技。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陈沈华就培养了3名弟子,个个都成为了舰上的骨干。

过河小卒顶大车。支队着力做好评选活动的“下篇文章”,设立技术攻关团队,大兴创新创造之风。记者了解到,该登陆舰支队在大队、支队两级设立“创新工作站”,为专家型士官打造了科研成果的“孵化器”。黄岗山舰士官李林根据工作经验对新式装备进行改装,缩短了操作时间。张淑仲为装备“疑难病症”建档编程,制作成维修辅助系统,只需轻击鼠标,便能“对症下药”……

习主席在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强调,把官兵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该支队“专业领头兵”评选活动,激励精钻业务,激发主动创新,推动了士官骨干自觉发力,逐步实现从单纯操作型向技术型、尖子型、专家型士官的转变,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新的增长点。

“专业领头兵”之路,仍须不断探索和完善

前不久,支队举行“专业领头兵”评选,31岁的上士周俊PK掉自己的“师傅”、一级军士长张淼,坐上大队信号专业的“首席”。

这事在官兵中引发热议:高级士官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再说,论“领头”,徒弟怎么能跟师傅争?

有的单位和官兵还没有厘清“专业领头兵”与高级士官之间的关系,支队人力资源科干事黄盛涛告诉记者,海军作为高技术军种,对士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评选活动不问职级高低,侧重专业技能,目的是发挥好他们的专业领军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在各个单位、各个领域、各个专业催发出更多的高素质士官人才,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项机制从出台伊始到发展成熟,需要经历一个探索完善的渐进过程,“专业领头兵”评选活动作为新生事物,也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

有的官兵告诉记者,现在实行每年一评,容易出现“选来选去不外乎这么几个人”的情况。同时,个别单位为了照顾“情绪”,出现了“轮流坐庄”的情况。

“兵文管理部门总结了一个人才培养的‘三年规律’”,黄盛涛告诉记者,在师团级单位中,一个士官骨干如果成为了“大拿”,那么在本专业3年内基本会处于领跑地位。同样,一个新晋技术骨干,要想突破瓶颈、超越对手,也需要大概3年左右的“积累期”。

该支队领导考虑更多的,是当前支队“专业领头兵”队伍辐射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去年评选完毕后,该支队发现,这些士官骨干大多在舰上工作,一旦出海,短则七八天,多则半个月以上,专业技能的帮带指导作用难以辐射到整个支队。

“要经常出海执行任务,舰艇部队普遍存在这一现象。”支队长王献忠介绍说,目前,支队依托“水兵夜校”“甲板讲堂”等平台,组织各个专业的“技术大拿”每周轮流授课,每月定期流动到各舰跟训带训,充分发挥他们的酵母作用。

不仅如此,该支队还弥补以往“重选拔轻培养”的不足,提出“送学深造优先”,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科研项目,优先选派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升级培训,让大家意识到“专业领头兵”不仅是荣誉,更是提升自己的快速通道,为下一步成长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常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支队“专业领头兵”评选活动的出台,激活了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

战士们纷纷表示,当兵就要当上本专业的“首席”,评选活动让自己找到了成长进步的方向,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早日成为能担大任的“技术大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