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电影《无问西东》——

问问心中那个少年


■王 爽

当清澈的童声唱起清华校歌,电影的第一幕镜头定格在了有百年历史的大礼堂。镜头扫过情人坡、清华学堂、图书馆,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的献礼片,电影《无问西东》拍摄于2012年。那时的我还是清华校园里一名大二的国防生,在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骑着单车游走在清华园的各个角落,坚定地怀揣着军旅梦,即使那个远方还很模糊。6年后,电影终于登陆大荧幕,我已如愿穿上了军装,那时志在四方的同学们也已各自奔天涯。

“无问西东”四字出自清华校歌中的“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原意是指立德立言要超出传统的东西学之上,取得世界级的成果,而导演李芳芳对片名的解读同样耐人寻味:“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无论如何理解,这句饱含自信和魄力的话语,都反映了清华追求卓越的精神,抒发着清华人的情怀。就像清华人会把学校叫做“园子”,会用几字班来代指所在的年级,每个清华人也都会保有一种清华情怀。若要给这个情怀下一个定义,我想用“少年心”来概括,那是一颗心无旁骛、干净澄澈的心灵,是勇敢、积极的活力和创造力,是永葆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生活状态。

这是一部青春片,却不同于一般的青春片,它的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它的视野和格局也不聚焦小情小爱。不同的年代孕育了不同的年轻人,不管时代怎样改变,追求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总有一件事情,值得年轻的你付出一切,不惜代价,不问回报,每位主角都在各自的年代里张扬着青春个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初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却无不例外地在青春懵懂时经历过迷茫和选择。不论是郑光耀选择“以身许国”,陈鹏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还是陈果果选择单纯和善意,在动荡起伏的世道中,这些少年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无不让人尊重。做事有温度,做人有原则,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这句影片中重复出现的台词,叩问着我的内心。我想到了我的同学们,他们中选择去院校、科研院所的不在少数,那里更能将他们的所学发挥到极致,但也有许多人做出了不同于世俗观点的选择,他们选择远离家乡、远离繁华到大漠边关、海岛哨所摸爬滚打。如今,他们眼前的艰苦是否超出了当年那个义无反顾的少年的想象,他们又可曾后悔?在嘉峪关的大漠风沙中守关的诗人小易给了我答案,这个印象中白净瘦弱的男生如今日日在凛冽的风沙和稀薄的冷空气中奔跑、伫立,经历过戈壁滩上不眠不休的朔风、永远洗不净的手和脸、没有一餐不掺风沙的餐饭后,他发出感慨:“如果我曾说过想试试充满烽火和硝烟的生活,那一定是因为我年轻,没见过世面”。但这并不妨碍他喜欢自己在做的事,因为他在按照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做事。“那些细微妙处,于他人不值一提,于我往往能化作阳光,溃散心中的阴霾,引来无穷乐趣。”如今,他是连长,带出虎虎生威的连队,但他也未曾放弃把生活写成诗、把日子过成诗。看着他带出的兵一个个独当一面的样子,瞧他们在接到命令时挺直的腰杆,听他们喊出的响当当的“是”,他为“他们并生了沉着和痛快的灵魂”而欣喜,同时也会觉得自己在做的事很酷。“风很大,夜很长,我的手很脏,可心中开出了花。”诗人熬的鸡汤总是这么有营养,滋养着同道中人的内心。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少年,他保有我们最初的梦想和最真的灵魂。在纷繁复杂的生活面前,知世故而不世故,面对选择,问问心中那个少年,相信再难的关也能渡过。别忘了,风雨中,守护少年心,得意时,不负少年心,永远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努力成为那个少年想成为的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