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带兵打仗的“入场券”这样领——

一场历时7个月的集训教给新排长们什么


■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周明华 黄金建

第75集团军某旅新排长吴阔正在进行军事体能强化训练。对于即将上岗的新排长们来说,摆在眼前的挑战还有很多,需要他们一步步跨越。黄远利摄

“眼睛盯着前面,咬紧牙关给我往下砸!”

话音刚落,一道风从耳畔划过,侯恩旭怒吼一声,双眼紧闭,硬生生向前扑倒在地。

“好家伙,这嗓门爆发力差点让我慌了神。”侯恩旭龇着牙从地上爬起,不相信自己竟然完成了扑倒动作。这时候,教练班长钟阳才发觉,刚才那一吼让自己的嗓子有些沙哑了。

这是第75集团军新干部集训队正在进行中的寻常一幕。

组织战术基础训练时,不少刚毕业女学员不敢做原地扑倒动作,一个个在空气中比划动作要领。钟阳实在看不过去,他狠下心,蒙上双眼,站在新毕业学员旁边,举着让人胆寒的警棍做圆周运动:“三秒钟内不扑倒,这根警棍就找你‘谈心’。”

这一招果然奏效!从那以后,这群即将上岗的新排长们扑倒动作不再含糊。

该集团军政治工作部主任胡世军说,“人才成长需要特定环境下的‘烈火’淬炼,新毕业学员更是如此。历时7个月的新干部集训队,为他们提供的正是带兵打仗的‘敲门砖’‘入场券’。”

关键词:精设必修课

基层常用、履职急需、任职必备成为必修课,新毕业学员岗前培训实现课堂与训练场精准对接

博士毕业生覃小华发现,他的“黄金法则”失了灵。

覃小华利用数据分析的专业特长,将前些年集团军新干部集训成绩优异的学员数据进行统计,列出了一套“优秀毕业学员成长公式”。他暗自得意,只要照着公式“过关升级”,集训结束时,拿个“优秀学员”妥妥的。

“建立在过时数据上的分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集训队队长王亚鹏看了这个公式,第一反应就是直摇头,“旧船票怎能登上新客船,我们组织的这次集训,完全是为了教会他们怎样适应基层、扎根基层,怎么带兵打仗,而不是应付集训考核。”

某旅营长赖国平坦言:“过去组织集训,确实不同程度存在学习、训练加考核的固定思维,一味追求课目全、形象好、分数高,有的毕业学员因没能上好‘军旅第一课’,成长发展后劲不足。”

“不少新毕业学员找不到课堂与训练实践的对接方法,就觉得院校教育跟基层需求完全脱节。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只是缺少一座桥梁。”王亚鹏告诉记者,“岗前培训就是为这些迷茫的新毕业学员提供‘基础射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层常用、履职急需、任职必备的技能,将学历向能力、理论向实践转化,实现课堂与训练场精准对接。”

记者翻看集训方案发现,这次集训在内容设置上令人眼前一亮:不再苛求高大全,而是围绕打牢基础、掌握常识、强化技能等方面,拎出必备课目讲细讲实,让每一个课目都“剑有所指”。

王亚鹏说,对比这两年的方案计划,这次集训信息化跟新装备操作课程时间明显增多,光是军官编组作业这一项,授课时长就由过去的4个课时增加到8个课时,体能训练加入实战课目变成战斗体能,安排专人辅导。

记者发现,授课教官个个来头不小。有在野外驻训的技术大拿,有在国际赛场比拼的特战尖兵,有在军事比武中夺魁的训练尖子……这些官兵们眼里的“尖兵”,都出现在新干部集训的讲台上。

前不久,集训队组织战术授课,“明星营长”杨建松的出现,让大家激动不已。一直视杨建松为偶像的新毕业学员李承骏说:“从国际赛场到训练场,杨营长的授课带着硝烟、带着血性,让特战尖兵来教我们战术,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

20个英模连队打造当兵锻炼基地,新毕业学员第一任职为战士

“吴起,‘猛虎连’一班;彭子昂,‘者阴山钢刀连’三班;苏莱,‘白刃格斗英雄连’一班。”

经过一段时间集中集训后,这些未来的新排长们发现,自己被重新分配了。

20个英模连队的班长,一一将各自的“兵”领回去。新毕业学员朱俊涛小声嘀咕:“不就是挂个名儿吗?怎么还真去连队了?”

过去集训当兵“挂名”,变称呼不变职务。所谓“回炉”,只是将肩膀上的“一道杠”换成列兵的“一道拐”军衔。

“这次新干部集训,我们精选了集团军20个优秀的英模连队,作为新毕业学员当兵锻炼的基地。”该集团军人力资源处处长周明华介绍说,“用英模连队的光荣传统感召,用连队官兵的率先垂范感染,让新毕业学员获得沉浸式当兵体验。”

新毕业学员吴起没想到,在“猛虎连”,班长一点不跟自己客气:“连队搞攀登作业训练,班长往我身上套了根绳子就把我推上去了,一个上午没歇口气儿。”

在“白刃格斗英雄连”当兵的邓群发现,排里的战士总是礼貌地称呼他“邓排长”,但喊另一名与他们摸爬滚打在一块的学员为“老彭”。

在战士心里,谁“疏”谁“近”,从称呼里就看出来了。那一刻,邓群意识到,当兵体验不仅意味着要和战士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操课训练,还意味着自己要在思想上、行为上、感情上真正认同他们,这样才能被战士所认同。

从最初的不习惯,到适应战士的生活制度和生活节奏;从茫然不知所措,到渐渐融入战士日常的工作训练……一天比一天硬的是骨骼,一月比一月强的是素质。新毕业学员在取得一个个突破的时候,也在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走进连队,在一线战位中感受强军脉搏;住进兵舍,在融入班排中体察基层实情。把英模连队作为当兵锻炼基地,能够让连队的优良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新毕业学员,让他们早日融入基层,和官兵打成一片。”该集团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汪斌在给新毕业学员们上的第一课上,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经验,“从校门走进营门,完成从学员向指挥员转变,你们必须首先当好合格一兵。”

关键词:体系化培训

从“一锤子买卖”到“承包上岗”,拉长培训时间轴,让新毕业学员们的冲刺后劲更足

“你瞧,连续两个电话都是打听集训什么时候结束,某个新干部能不能提前回去的。”采访期间,集训队教导员刘贤志接到两个电话,“有的连队干部休假、转业、借调,在位干部一少,他们都瞄向了新干部集训队,巴不得现在就解散回去救急。”

这在过去再正常不过。过去每年新干部集训之前,毕业学员会在各自连队待一段时间,营连主官觉得新排长干活大多踏实又卖力,都盼着他们早点回去挑担子。甚至个别有专长的新学员,还会被临时抽调参与其他任务,缺席整个集训。

前不久,集团军某旅编排晚会,想抽调集训队新毕业学员侯恩旭担纲主持。当时负责联系的干事许广勇告诉记者:“挑人时,考虑侯恩旭是在业余演出队考学提干的,学的也是后勤专业,集训缺席一段时间对她本人影响不大。”

许干事看似周到的考虑,却被集训队一口回绝。“一个都不能少。”集训队态度坚决,“这对新学员的成长来说并不利,集训有计划、成体系,缺了哪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培训的效果,也会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

面对集训队不同以往的较真,刘贤志解释:“不管男女学员,不管什么专业,不管以后在指挥还是后勤岗位,都是战斗力建设中的一块砖,都必须进行淬火加钢。”

记者了解到,此次集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视新干部培训为“一锤子买卖”——不再是两个月培训完就各回各家,好赖由命,更不是以分数论英雄,结业考核拉个分数单,排个座次表就算交代。

刘贤志多次跟学员们灌输:“基层工作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集训分数只是基础参考,衡量一名新学员能不能顺利转型当好新排长,关键还在于任职的前几个月,也就是俗称的‘头三脚’。”

学习一样技能,21天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自觉信念,90天重复会形成稳定习惯,变成肌肉式记忆。正是基于这个理念,集训从以往的两个月“快餐”变为7个月的“正餐”,培训时间从过渡期、缓冲期拉长到新岗位的适应期。

集训队队长王亚鹏指着集训队墙上的时间轴图片说:“这次安排2+2+3模式的培训方式,经过集中培训、当兵锻炼各两个月和最后3个月的班排代职,并采取‘承包上岗’式的跟踪指导培养,让新学员全方位接受锻炼,找准个人定位,完善自我认知,将在集训队所学所悟变成自觉的‘肌肉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迈出基层第一步,让他们的发展后劲更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