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零存”才能“整取”
某防空旅导弹发射连下士 次仁扎西
“零存整取”,是一种银行的储蓄类型,但我觉得用来比喻一种学习方法也很合适,就是碎片化学习。可能有人会说,这种方法一点也不新鲜,但我认为,只要管用就有分享的必要,我就是“零存整取”学习的受益者。
我是一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藏族战士。入伍4年多,我从最初的汉语“小白”,到如今被选为旅“蒲公英宣讲小分队”成员,赴各营连宣讲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解读十九大报告。有人问我,你一个藏族小伙儿,原本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怎么能取得这样的进步?我的诀窍就是:用好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资源,积少成多合理规划,实现自己的能力升级。
在基层连队,虽然训练任务较重,能够进行学习的大块时间很少,但零碎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如饭后半小时、晚上熄灯前和训练间隙等。汉字基础弱是我与战友交流的最大阻碍,为此我就随身携带一本汉语小字典,一有空就拿出来翻一翻,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背记,逐步提高词汇量。就这样,每天学习二三十个字,不到半年我就攻克了“语言关”。
连队主官见我进步很快,鼓励我加强创新理论学习。于是每天的读报时间,我就对着《解放军报》逐字逐句进行念诵学习。此外,晚上熄灯后我都会来到学习室加班,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把理论重点制成小册子随身携带,在训练间隙拿出来琢磨品读。
我常告诫自己:不要小瞧短短数十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和零碎的学习内容,只有合理做好“零存”,每天挤出时间积累知识,才有以后把知识“整取”化为精神财富的可能。
只看好懂的书等于没读书
某工程防化旅防化一连中士 车林浩
“看书只看标题,阅读只读信息”的“浅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但是,如果没有静下心来边阅读边琢磨,浏览再多的信息也只是“蜻蜓点水”,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印记,就像作家王蒙说的那样:“浏览不等于阅读,更不等于苦读、攻读、精读;信息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见识、智慧与品质。”
当兵5年,我干过4个岗位,从喷洒、淋浴、侦察再到核观测,我的能力素质恐慌日渐突出。为了尽快掌握专业技能,我几乎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反复研读装备说明书,翻看各类教材。一方面,我养成了每天至少抽出2-3个小时来读书的习惯,用制度化的措施推进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另一方面,每当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用随身携带的小本记下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向技术骨干或装备厂家技术人员请教等方式逐一弄懂,不留死角。我还订阅了几种军事刊物,以便更多了解国内外核生化专业发展新知识新动向,不断拓展学习内容。通过“深阅读”的学习积累,我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多次在比武考核中摘金夺银。
有位主持人说过:只看好懂的书等于没读书。我觉得,重思考、细品读的“深阅读”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本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要坚守传统的系统性阅读方式,把读书学习作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首要方式。
分解目标是一种智慧
某旅指挥保障连上士 雷 满
一位著名的马拉松选手,用“凭智慧战胜对手”来总结自己的获胜经验。原来,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把比赛线路仔细观察一遍,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物记下来。“比赛开始后,我就全力向第一个目标跑去,到达后又尽力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跑去。这样40多公里的比赛就被我分解成数段跑完了。”
这样的经验,我是感同身受的。我入伍10年,新兵下连1年后被抽调当了6年多的营房管修员,后来被选拔参加“九三阅兵”,回到单位后又到指挥站当班长,去年在改革中调岗至有线班担任班长。尽管多次换岗,但我在每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这一切,靠的就是我学习的“智慧”。
其实,刚当营房管修员那会儿,我连最基本的水电常识都不懂。为了尽快上岗,我从最基本的门锁更换、水管疏通做起,之后再研究线路铺设、水电故障排除等具有较高难度的课目;阅兵选拔期间,面对高强度的队列训练,我没有好高骛远,而是紧密结合训练计划,从转体到徒手行进再到持枪行进,按照难易程度制定自己的“进阶目标”,将每个课目的每个细节都练到极致,最终昂首挺胸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检阅;来到战斗班排后,面对自己通信专业的“零基础”,我就从最简单的收放线练起,从最基本的通信常识学起,待有一定基础后再学习攀登固定、指挥所通信保障……
分解大目标,制定小目标,学习就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催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励我向着更高的目标挺进。
(特约记者曾涛,通讯员童祖静、李小鹏、胡贺、陈拓、韩海建、鲍猛整理,图片合成: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