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强国强军需要作为科研初心


■桑林峰

科学家从来是和爱国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月8日,又有两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侯云德共同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的一生,科技报国、矢志不渝,都把强国强军需要作为科研初心,这也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

“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这是“火炸药王”王泽山的人生信念。火炸药专业,研究领域狭窄、危险性高,被人们视作“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专业,然而它同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战略、战术武器系统都不可或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水平。“大家都不去考虑这些比较边角的专业,但我想既然是设立的重要专业,国家需要的就都需要人去做。”于是,王泽山选择了这个专业,并视为一种国家使命,后来的很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这是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的人生抉择。如果将病毒比作危害人类健康的魔鬼,那么侯云德就是当代人间降魔捉鬼的“钟馗”。从消除“非典”到禽流感,从防治艾滋病到攻克病毒性肝炎,哪里需要,他就坚持斗争在最前沿,最终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王泽山、侯云德、程开甲、王选、于敏、孙家栋、王小谟、黄旭华、林俊德……人们读到这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时,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毫不吝啬地奉上“大国脊梁”“时代先锋”的称谓。他们之所以干出惊天伟业,取得不世功名,最根本的是有一颗爱国心、强军心,一辈子把强国强军需要作为奋斗的动力、前行的核能、价值的追求。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海外英才集体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大义、爱国情怀,很多人选择“深潜的人生”,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共和国撑起了“两弹一星”伟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今天,我们要全面推进科技强国、科技兴军战略,更离不开科学家们“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为国家争气争光”的志向。

科技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工程,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没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是很难完成的。独创独有是一项开拓的事业,走前人走过的路不行,只有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才能牢牢握住国家安全的命脉,创造出引领世界的伟大成果。科研攻关是一项寂寞的职业,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恒心和毅力,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守和奉献,很难迎来开花结果的日子。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能忍常人不能忍,做常人不能做,成常人不能成,最强大的引擎就是爱国力量。

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黄旭华怎能做到独守荒岛30年,为核潜艇事业让自己的“血一滴一滴慢慢流”。

如果没有一颗强军心,林俊德怎会把自己变成一棵马兰花,扎根大漠52年,为国防事业时刻保持冲锋姿态。

如果没有强国强军的价值追求,黄大年、罗阳也不会在科研的黄金时期就累倒在工作一线,给生命留下了永远的绝唱!

风骨坚韧,不失本色。王选说过:“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于敏也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自慰了。” 把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利益,视强国强军事业比天还高,还有什么难题攻不破,还有什么创新搞不成,还有什么对手不能超越?这就是爱国科学家们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厚重人生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当今世界,大国比拼,强军较量,最关键的要看高端人才、看科技创新、看颠覆性技术。我们坚信,只要军队广大科技工作者像爱国科学家那样不忘初心、不改初衷,把职业当事业,把重任当信任,把要求当追求,让奉献燃烧生命,用青春托举使命,就一定能锻造出更多大国重器,创造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助推国家和军队在众多领域成为领跑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