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爱国奉献 无悔无怨

——记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西征梦”


1956年盛夏的一天,上海徐家汇火车站,1000多名交大师生背负行囊,心潮澎湃地与送行的人群道别。“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乘车证上清晰的一行字,承载着一代人建设新中国的壮志豪情。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快20岁了,通过对比、鉴别,我们都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人民政府是信得过的,我早已把人生都托付给党。”迁校时担任材料力学教研室教师的陈瀚教授说。

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不顾领导提出的留在上海照顾家庭的关照,只身一人踏上了首批迁陕的专列。我国热工先驱陈大燮偕夫人一同西迁,他在西安新校慷慨激昂地说:“我首先要为西安的学生上好课。”青年教授陈学俊,携妻带子全家离沪西迁,把位于上海繁华地段的房产交公,一走就是一辈子。

迁校初期,百业待兴。“道路不平、电话不灵、电灯不明”,野兔地上跑,半夜甚至能听到狼嚎。

创办工程力学专业的朱城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新专业的创办与发展上。授课之余,他不仅要与时间赛跑编写讲义教材《材料力学》,还要抽出时间去北京大学等院校讲课。

几乎同时,计算机专业也在于怡元、郑守淇以及鲍家元等人的带动下创建起来。半路出家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鲍家元回忆说:“我们无人依靠,只能靠拼命,只能靠自己!”

西安交大朴实而严谨的学风,一直被后人看作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已故教授乐兑谦,在其专著《齿轮刀具》中的几百个公式,据说他几乎都一一推导过,也都用丰富的实例计算校验过。至今相关工厂有技术人员进厂,这本书还是必读书目。

“我们上一代是救国的一代,这一代是建国的一代,下一代是强国的一代!”胡奈赛感慨地说。虽然1994年就已退休,但她现在还是每天都到校园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上班,为青年教师搞好教学和科研出谋划策。“西迁精神需要一代代人去传承、发扬。”胡奈赛表示。

年逾耄耋的内燃机专业教授丘大谋,最近也打算去几家核电站看看,“体力活我是帮不上忙了,但我的脑力还能再发挥发挥余热,再为国家做点贡献”。

1400名当年从上海迁来的交大教师中,如今只有300多人还健在。其中的大多数逝者都长眠于黄土地下,用他们当年一起西迁的同事或同学的话说,这一代人是“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

(据新华社西安1月8日电  记者许祖华、姚友明、陈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