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呼啸,滴水成冰。数九寒天,记者一行跟随沈阳联勤保障中心210医院、211医院抽组的野战医疗队,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走进冰封雪裹的林海雪原,目击医疗队指导移防部队官兵学习运用寒区军事训练卫生防护知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寒区冬季军事训练卫生防护指导现场见闻,希望能给正在寒区冬季训练的战友们提供健康帮助。——编 者
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今年夏天刚从温区移防到寒区,1月部队即将全面展开严寒条件下冬季训练。为了掌握冬训中必要的卫生防护知识,该旅在元旦前组织了一个连队进行试训,摸索冬训方法经验,试训一路,仅“吃”方面就暴露出不少卫生防护问题。
“开饭了!开饭了……”中午12时许,已在林海雪原中全副武装徒步行军半天的官兵们,早已饥肠辘辘,刚抵达午休地域,就闻到饭菜香,顿时食欲大增,不少战士盛了满满的一大碗饭菜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记者在现场发现,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林睿吃得最欢,他是一名刚下连不久的新兵,家在南方的他从来没有在风雪中就餐的经历,只见他一口寒风一口饭菜地抢着吃,结果吃完没过多久,林睿就捂着肚子找医生。
“医生,医生,我肚子疼!”林睿这一惊叫“吓”大家一跳,正低头吃饭的战友们纷纷抬起头朝林睿看去。伴随指导卫生防护的211医院感控科主任肖莎听到有人呼叫立即赶了过来。
“刚才,林睿突然肚子疼,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吃饭时太着急,把冷风和热饭一起吃进肚子里,凉热快速混合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的腹痛;二是炖菜都是洒在饭上,汤泡饭,着急吃得快,没有很好咀嚼食物,引起胃部不适。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消化食物,局部热敷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你们从温区移防到寒区不久,对严寒条件下的野外就餐规律还没掌握,上级刚刚编发了《寒区军事作业卫生防护手册》,有不少寒区训练卫生防护的常识,大家要认真学一学!”肖莎一边给林睿按摩肚子,一边为现场官兵普及卫生防护知识。不一会儿,林睿感觉好多了。
肖莎向官兵们介绍,寒区训练散热快,首先要保证多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刚开始吃一定要慢,要细嚼慢咽,如果饭后要急行军,就不要吃太饱,否则也会引起胃部不适;要确保摄入充足的热量和营养,尽量热饮热食,这样既可以补充消耗的能量、利于消化和保暖,也可有效提高抗寒能力;千万不要连续食用方便食品和冷的食物,否则会导致食欲降低,不利于及时补充能量。要多做炖菜、保证有足够的汤,为官兵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和食欲,防止工作能力、警觉能力降低,避免脱水引起的肾功能紊乱和尿路感染。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是要严防食物中毒,就地取水应化验,严禁食用采摘的野生蘑菇,野炊地点选择要靠近水源、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一定要采集清洁、透明、杂质少的冰块,或者采集远离居民区的自然的洁白积雪,变色的雪不能化水做饭或饮用,饭菜一定要做熟……
听完肖莎的寒区饮食科普,连长王伯岩立即要求官兵对照检查。结果发现不爱喝水的上等兵刘相辰排黄尿,而且尿量少。班长立即判定小刘饮水不足,第一时间命令他必须补充饮水,并建立起了定时统一饮水制度,每人每天至少饮热水3至4升,并规定早、中、晚餐时的饮水量不可少于半水壶(约500毫升),避免因脱水造成非战斗减员。
午餐过后,训练仍在继续。210医院野战医疗队伴随指导的另一支部队突然接到转场的命令,官兵们吃完饭来不及休息,就赶赴训练场撤收装备,士官张笑刚放下碗筷迅速往外跑,结果还没跑到训练场,就感觉肚子疼得厉害。营养科主任赵会晶赶过去问明情况后告诉张笑刚,肚子疼的主要原因是饭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胃的消化过程受阻,一般歇息一会儿就会好转,如果疼得特别厉害,就需要吃止痛药或是找医生检查。在赵会晶的指导下,张笑刚一边慢走一边按摩腹部,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真的不疼了。
“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肚子疼是小事,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病、阑尾炎等胃肠道疾病。而且,饭后由于胃内有大量食物,妨碍膈肌活动,呼吸受到很大影响,这不但不利于运动, 而且还容易牵扯肠系膜,造成腹痛和不适,甚至会出现胃下垂。”为防止官兵再次出现肚子疼的问题,赵会晶专门给他们讲解了饭前饭后的注意事项:一般饭后1小时以后进行高强度训练,在高强度训练半小时后再吃饭为宜。
遭遇了饮食不当产生的困惑,聆听了医疗专家的现场指导,官兵们感慨地说:“饮食有道道,科学真不少!只有真正掌握寒区饮食规律,才能吃出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