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它们只是被贮藏起来或用于演练,以威慑换取和平;少数时间,它们被用于战场,毁灭生命和财产。这些绝不便宜更不单纯的特殊商品,就是武器。
当今全球武器贸易总交易额究竟是多少?这似乎是个一言难尽的话题。不过,有一个趋势不可不知——全球大型武器系统的转运量在5年内已上升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
某种程度上,兵器买卖是反映大国博弈的风向标,是国际安全局势的晴雨表,而军火百强榜单的排名,也是强国角力的舞台。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自1990年起,每年发布前一年全球军工百强企业的相关数据(不包括中国企业)。2017年年底,其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前100家军工企业军售总额达3748亿美元,同比上涨1.9%,从而结束了此前连续5年的下跌态势。近期,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宣布,2017年美国军火公司共出口价值约420亿美元军火,比2016年大涨超过20%……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军贸市场正在“转向”。相比于此前几次市场变化,这次“转向”幅度不猛,甚至有些悄然而至的意味。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在国际军贸市场相对平静的外表之下,内部却暗流涌动,呈现出诸多特点。
看卖家
美国独大愈加难撼 细分市场角逐升温
美国霸占全球军备出口国头把交椅已有多年。在2012-2016的5年间,美国军火出口占到全球33%。而在2016年世界“百强军工企业”榜单中,美国企业更是占了38席,销售额达总额的57.9%。目前,2017年度其他国家军售数据尚未公布,但以美国420亿美元的出口额,绝无他国能望其项背。进入2018年,美国与欧亚各盟国的长期军事合作延续良好,中东又有沙特、卡塔尔等国新抛出巨额订单,其全球军售霸主地位将愈加牢不可撼。
军售总额的大幅领先,并不代表美国在细分市场上没有挑战。其在全球军售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俄罗斯,虽然近年来总体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在一些优势领域却竞争力极强。就在2017年下半年,土耳其不顾北约强烈反对,签署了购买俄S-400型防空系统的重大合同。尽管此项军售因激烈的政治博弈而尚存变数,但已让不少北约国家感受到俄制武器的森森寒气。
当然,美国“挖墙脚”的功夫毫不逊色。在俄罗斯的最大军售市场印度,美国的动作可谓咄咄逼人。自2016年起,美国就有意向印度打包转让完整F-16战机生产线。2017年10月,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印时,更是亲自上阵进行游说,可谓诚意满满。如果生意谈成,印度将从美国承接全套生产设备,不仅可以满足本国采购需求,还可能拥有世界数千架F-16的维护和零配件市场。届时,印度对俄式战机的进口需求必将大幅萎缩。
美俄之争针锋相对,其他新老军工体之争则绵里藏针。被归入“新兴军工体”的巴西、韩国和土耳其等国军贸涨势明显。其中,韩国的表现最为抢眼。韩国曾为西方国家军工企业提供过系统零部件。近年来,韩国大举进军菲律宾、印尼、泰国等亚洲国家武器市场。据统计,2016年韩国军工企业销售额增长20.6%,达到84亿美元。随着2018年韩国国防预算大增7%,其军工销售还有上涨潜力。
与“新兴军工体”增长相对应的,是澳大利亚、日本、波兰和乌克兰等“其他老牌军工企业”军售额的下降,其中要数与韩国军工产品高度“同质”的日本军工企业下滑最猛。其中,三菱重工2016年军售额下降4.8%,而川崎重工和三菱电机军售更是分别下降16.3%和29.2%。
看买家
亚太地区占据鳌头 欧洲中东此消彼长
在国际军贸进口市场中,亚太地区稳居头名,这一方面取决于其无出其右的巨大经济体量,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多个国家不断膨胀的军事战略。
印度、韩国和日本都在全球武器进口榜单前列。既是全球主要武器进口国,又致力于成为全球主要军工强国,是这些国家的一致特征。在2012-2016的5年间,仅印度一国就占到全球军贸进口总额的13%。它不仅大量引进苏-30战机、T-90坦克,采购“阿帕奇”直升机,还在俄罗斯帮助下发展航母。上述项目都是持续烧钱大户,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的军贸额度都将保持高位。韩国军贸进出口额同步大幅增长,整体军事实力不断上升。日本近年来处心积虑松绑“武器出口三原则”,如今日本自卫队已经离“自卫”的初衷越来越远。
除了上述国家,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武器进口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可以预见,伴随着地区国家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亚太将长期占据全球军贸进口首席。
世界另外两大武器进口地区是欧洲和中东。近年来,上述两区域呈现出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
过去5年,欧洲国家武器进口整体有所下降,降幅主要由西欧地区贡献。在最新的世界武器进口榜前十名中,已经很难找到欧洲国家的身影。为数不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东欧地区,但它们只占到整个欧洲份额不足1/4。诚然,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对北约盟国提升军费给予了强大压力,但这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到武器进口中还有待观察。
与欧洲武器进口疲软相对应的,是同期中东市场销售额的大幅上涨。几年来,沙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接二连三签署大单。尤其是沙特,很多装备都是只求最好不计成本。据《简氏防务周刊》分析预测,未来几年,沙特仍有34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仅海军装备就有望达到160亿美元。
看演进
技术转让渐受青睐 军贸范畴多维拓展
多年以前,国际军贸领域曾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军事强国通过技术封锁和哄抬装备价格牟取暴利,出口装备大都落后本国现役先进装备一代以上。更有甚者,某些“不良卖家”还时常将本国退役装备高价兜售给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受选择面所限,有时还会有不少国家和地区争着充当“冤大头”,不得不买。
时过境迁,随着新兴军工强国的不断涌现,近年来国际军贸逐渐进入“买方市场”。面对竞争,主要军事强国调整了军贸出口思路,在不断降低武器出口门槛的同时,还经常连带武器生产技术一并转让给买方。俄罗斯在此方面十分卖力,出口附带技术转让的产品遍布陆海空天各维度,不仅包括苏-30战机、T-90坦克、S-400防空系统,甚至还有航空母舰这样的超级大单。美国主导的F-35战机项目也是个典型例子,该项目的共同出资国家达11个。
出口附带技术转让对买卖双方都有较大吸引力。买方既能获得先进武器装备,又能同时引进强国军事技术提升本国军工水平,可谓一举两得。卖方则既能获得高额的技术转让费,还能利用提供附加服务等继续占据买方市场,增加后续军贸出口收入,也算一石二鸟。因此,附带一定程度技术转让可能会逐渐成为未来全球军贸市场大单的主流模式。
出口思路变化的同时,“武器装备”的概念内涵也日渐拓展。相比于单一的传统安全装备,如今的国际军贸市场中,用于“反恐”“安保”等用途的装备日渐丰富。随着各国警用装备不断呈现出专业化和重火力发展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执法部门成为国际军贸的重要买方。例如在中东、非洲等地,机动性较好的轻型轮式战车和性价比较高的中低端轻武器很受欢迎。
此外,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融合越来越深入,“军与民”的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武器装备中民用规格元器件比例大幅增加,国际军贸呈现出军民交叉发展趋势。未来,随着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持续拓展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逐渐普及,国际军贸发展将会愈发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看趋势
“恶庄”不除“军竞”难休 破旧立新任重道远
纵观国际军贸市场,犹如一场赌局,各路玩家争先恐后,而一着不慎,人人都可能被炸得体无完肤。
这场军贸赌局背后,站着一个“恶庄”,它掌控赌局、刺激玩家、花招不断、“老千”频出,军贸市场在其策动下也迎来一波又一波高潮。
美国坐军贸“恶庄”,有其深层动因——
从内部看,美国每年军贸收入达数百亿美元,军工产业对拉动就业、促进制造业发展作用巨大。卖军火一直是美国的看家生意。在今天的美国,依然有约1/4人口直接或间接地供职于和军工生产有关的企业。军工集团早已成为左右美国政治的重要力量,在其策动下,历届美国政府几乎都是对外军售的积极推动者。
从外部看,美国通过军售将其触角伸向各个热点地区,既便于将买家牢牢绑上自己的战车,又便于遏制和打压地区战略对手,对其全球霸权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明知“恶庄”霸市,除之却绝非易事——
一方面,国际军贸出口美国占据三分天下,世界百强军工美国分去四成份额,全球军费开支美国更是独霸半壁江山,其对军贸市场的控制力无人可及。美国军备普遍技术优势明显,即便其二流装备,在国际市场依然有相当竞争力,其行将退役的F-16战机生产线都引得他国青睐就是典型例证。
另一方面,历史上,发别国国难财,向来是美国的拿手好戏,近年来,戏码还在不断翻新。朝核危机、东欧动荡、叙利亚乱局等背后都充斥着美国的身影,而上述地区及周边恰恰是美国最主要的军火出口地。前不久,特朗普高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再次引爆中东乱局。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该地区动荡迅速加剧、军备竞赛大幅升温和美国军售的水涨船高。
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安全局势,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局外,独善其身。如何探寻走出当前国际安全局势死结的路径?唯有各国自立自强、凝聚共识、共赢未来。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