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国文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一年,新时代为作家们的写作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而军旅作家们更是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增添了当代军旅文学的光彩,发出主旋律文学的时代强音。
历史题材作品历来是军旅小说的重镇。今年的历史题材军旅小说在以往辉煌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作家们更注重表现历史与人性的复杂性及其微妙互动,更注重在真实的历史情境刻画中凸显信仰的光芒。徐贵祥沉淀七年,推出长篇小说新作《对阵》。作品磅礴大气,透过一段特殊的战争历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革命将士形象,尤其是对两个阵营主人公的复杂思想、情感勾连作了生动描写。陶纯的长篇小说《浪漫沧桑》贯穿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主要通过女主人公李兰贞与汪默涵、申之剑、罗金堂、龚黑柱这四个男人之间情感上的纠葛抒发作者对历史、战争与人性、情感的深度思考,被誉为“中国版”的《飘》。林朝晖的长篇军旅小说《飞翔的白鸽》以战争为线索,娓娓讲述台湾老兵坎坷的人生,散发着浓烈的爱国情结与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在中短篇小说的历史题材创作方面,军旅作家们也有新的突破。王凤英的短篇小说《白菊花》(《解放军文艺》第3期)通过一个小孩的视角,见证了以老兵“姥爷”为代表的一代核工作者为“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付出的健康乃至生命代价,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着的高尚人格魅力和属于那个时代的高贵的精神境界。温民的中篇小说《三七二十一》在大体虚构的故事中嵌入了姜全我、唐聚五等有案可查的历史人物,将文学想象与历史真实有机结合,生动再现了早期东北抗日武装的基本面貌。卢一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荒漠》(《解放军文艺》第7期)将目光聚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疆荒原上的激情与奉献。编辑在卷首语中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也许,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和个人心灵与情感的复杂性,文学方能更接近真实……在一无所有、寸草不生的‘白原’上,作家设置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遥远的背景,它使整个小说的视域豁然广阔,意境也变得更为深邃,其时间感、纵深感和精神深度,满足了我们的阅读期待。应当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军事题材小说的表达方式。”
2017年,军旅作家围绕强军主线,书写基层官兵在强军路上的梦想与豪情,也不回避可能阻碍强军征程的部队旧习气与积弊对官兵的影响,同样不讳言军人作为社会的普通个体可能面临的各种世俗性的困惑与抉择。
新生代军旅作家西元的中篇小说《壁下录》以一个首长秘书的视角,追忆反思了近二十年来的社会变迁与军人内心世界的抉择和妥协。不同于官场小说的一般套路,其对“自我”矛盾和痛苦的挖掘与呈现更加深刻到位。海军航空兵的地位近年愈显突出,周鸣的中篇小说《晴天暴》以此为题材,通过一名海军航空兵师长与妻子的“斗法”探讨军人自我价值实现与家国情怀的统一。王甜的《笑脸兵》聚焦军人的内心世界,探讨如何对人的灵魂品质进行提纯,怎样破除外在的光鲜幻象,脚踏实地地走路。韩光的《黄云堆雪》塑造了一群赤胆忠心的军旅男儿,参谋长刘勇等人怀着对祖国的忠诚,恪尽职守,即使面对提职等问题上的不公平,也能正确对待。孙东亮的《越界》叙述边防连队与越界渔船船主的关系种种,更涉及到边民生计与边疆治理管控的现实矛盾,以及边防军人在面对危机事件时的不同心态与反应,展现了作家扎实的写实功底与现实人文关怀。李强《北极测向站》以魔幻手法呈现一群生活在边境小站上的隐蔽战线的特殊军人,是一篇生动的谍战小说。孙鹏飞的《潜航》通过一对父子之间的复杂关系书写两代军人的情感与信仰传承。张子影中篇小说《透明的飞翔》以飞行员雷亚飞主动报名参加一桩高风险、高精尖的机密任务为情节核心,讲述军人在职业信仰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抉择。作品叙述老道机智,行文跳跃灵动,显示出作者对飞行员这支部队丰厚的生活积淀、丰富的人物认知。
一些现实题材的军旅小说,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程式化的写作套路,写出了军人丰富厚重的精神图景。李西岳的中篇小说《军婚》以一位师政委为叙述者,讲述一门三代军人的婚恋故事,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军人的情感心路和婚恋观念。王凯的《沙漠里的叶绿素》通过陈宇、林静、何勇等人物形象,塑造了一群生活在大漠上的青年军人的多维度形象,他们珍惜友情,渴望爱情,被世俗生活影响,又有着内心的英雄情结,展现了新时代军旅生活的审美新质。
进入21世纪以来,军旅题材影视剧的热播带动了红色题材的创作。事实上,在当代文学的创作领域,军旅题材、红色题材也已经成为很多非军旅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2017年,非军旅作家同样推出了多部军旅题材的重磅长篇力作。范稳的《重庆之眼》将主人公的命运与重庆大轰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揭示战争时代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张翎的《劳燕》讲述抗日战争中一位因为战争失去一切的少女阿燕与美国军械师伊恩、中国学员刘兆虎等人之间的复杂情愫,讲述战争的阴影以及人性的救赎。大量非军旅作家对军旅题材的重视和探索既印证了军旅小说非凡的题材魅力,亦展现出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