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亲历者说|那首回荡在火热战斗生活中的歌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史群英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3-01-13 15:24:47

八月桂花遍地开

■史群英

永恒的歌(油画) 金凤石作

我很喜欢《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支歌。每当听到这支歌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到了红三十一军扩红宣传队的火热战斗生活之中。

1933年夏天,我的家乡四川旺苍史家坝来了红军。当时,我只是一个不满11岁的女娃娃。红军头戴八角帽,身穿深蓝色军服,腰上扎着皮带,腿上打着绑腿,整整齐齐,很是威风。有的红军在村边墙头上刷写大字标语,有的在帮助村民打扫院落,有的在给老乡家中担水……

一天傍晚,村口场院上响起了锣鼓声。乡亲们在场院上围了一个大圆圈,中间有几个红军女战士表演节目。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兵,一边扭着秧歌,一边唱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嘛竖起来……”我头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我一边听着,一边轻声跟着哼唱,端在手中的饭也忘了吃。

红军表演了四五个节目后,一位高个子中年人站出来向乡亲们讲话。他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共产党是为穷人谋幸福的,号召乡亲们积极报名参加红军。他的讲话在乡亲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天黑以后,红军告别了乡亲,列队回镇子上去了。晚上,我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红军女宣传队员的英姿,《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清脆歌声,在我脑海中萦绕……

1933年11月7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红军在旺苍坝召开军民大会。我和幺叔一起参加了大会。我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手举着一面用红纸做的三角小旗,站在少年先锋队的行列里,时而观看着台上台下女红军的举动,时而盘算着自己如何躲开幺叔,参加红军去。

散会时,我乘机挤在人群之中,紧跟在一个红军女战士的后边,朝红军的驻地走。女红军发现我老跟在她后边,便问:“小鬼,你老跟着我干啥子?是不是想当红军?”“就是的,就是的,您收下我吧!”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女红军名叫严勇,是扩红宣传队的女兵班长。她把我带到红三十一军政治部,向张成台主任作了简短介绍。张主任不慌不忙地打量了我一下说:“小鬼,你这么小的个头,连枪都背不动,到部队来能干啥子呀?”

“我可以当宣传队员!”我急忙答道。

“当宣传队员?你会唱歌、跳舞吗?”“我会的。”

“是吗?”张主任爽朗地笑了,接着说,“那你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由于参军心切,我也顾不得害羞了,便鼓起勇气,手舞足蹈地给在场的红军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后来,张主任见我执意不肯离去,就派警卫员把我送到了政治部扩红宣传队。

当时,正值刘湘纠集四川各路军阀部队向我川陕根据地发起“六路围攻”。宣传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武装群众,扩大红军。宣传队当时有三、四十人,一半是女同志,年岁都不大。队下面又分几个班,我的班长恰好是严勇同志。队长30多岁,高高的个子,南方口音,言语不多,听说是临时调来当队长的。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人忠厚。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高个子队长”。

我们常常分散到各村各户去做扩红的宣传工作,每到一地先敲锣打鼓表演节目,把群众吸引过来。等人来多了,就发表讲演,宣传革命道理。然后,号召青少年自愿报名当红军。我们表演的节目,有自编自演的,也有根据传统剧目、民间小调、山歌重新改编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我记得当时经常表演的节目除《八月桂花遍地开》外,还有歌颂党的领导的自编歌曲《共产党真正确》、动员群众参军的顺口溜《问老王》、瓦解敌军的快板书《消灭刘湘三字经》……我们演出时,台上台下心心相印。有的人边看边流泪,有的人和我们合唱歌曲,有的人则情不自禁呼喊着打倒军阀老财的口号。有很多贫苦农友看过我们的扩红宣传演出后,成了村苏维埃的积极分子。父母送儿女参军、妻子送丈夫参军的事例层出不穷。

1934年春,我川陕红军根据“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给敌大量杀伤后,主动撤出旺苍坝、巴中和木门等地。从这以后,我们宣传队常常是白天跟随部队行军,晚上宿营后又开展宣传活动。这段时间,在我们扩红宣传队最忙碌最辛苦的,要算高个子队长。行军中,他总是跑前奔后,帮这个扛枪,替那个背背包。部队宿营后,他又督促我们打热水洗脚,嘱咐我们用缝衣针挑脚上的血泡。部队由巴中撤回南江的长途行军中,高个子队长亲自背着生病的我行军。他一面背着我,还一面跑前奔后做工作,鼓励大家下定决心,不怕疲劳,一个也不能掉队。

1935年初,红三十一军奉令西进,准备发起广(元)昭(化)战役。队长决定把我送到后方根据地去。从这以后,我就离开了扩红宣传队。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我曾经在延安见过高个子队长一面。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当我们的革命事业如同八月的桂花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放、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三山五岳竖起来的时候,我又多方托人打听高个子队长的下落,希望带去我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但始终未能如愿。

如今,每逢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时,我总要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仔细端详那碑基上的浮雕,好像能在这些群英像中找到我们的高个子队长……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