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还原杭州富阳抗美援朝老兵“影像团聚”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郭泓斌 张柳静 刘立国 沈娜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2-01-21 06:51:57

山河今无恙 盛世再重逢

——还原杭州富阳抗美援朝老兵“影像团聚”背后的故事

■解放军报记者 郭泓斌 通讯员 张柳静 刘立国 沈娜

新春将至,一张特殊的合影成为热议焦点,引发“全民致敬”。

2022年1月13日,一张杭州富阳87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团聚”影像刊登于《中国国防报》,引得各大媒体平台争相转发。

为了完成这张独特的“合影”,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志愿军老兵关爱基金项目的志愿者们花费一个月时间,四处奔波,为每位老兵单独拍照,再通过后期技术进行合成——

87名耄耋老兵身穿志愿军军服,胸前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穿过曾经的战火,跨过漫长的岁月,重新“团聚”在一起。

尽管鬓发斑白,满面沧桑,每一位老兵仍然昂首挺胸,精神矍铄,彰显着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这张大合影太珍贵了!”“没有抗美援朝老兵当年的付出,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这是现代科技成果最温暖的应用,是社会拥军氛围最生动的展现!”……照片一经发布,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赞叹。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抒发着对战争年代军人牺牲奉献的感动,表达了对老兵群体的景仰,也提醒今天的我们:不忘先辈奉献,致敬英雄老兵。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87名抗美援朝老兵的特殊“合影”。

温暖——

今日的盛世,如您所愿

时序已至腊月,富阳终于飘起了雪花。

江南的雪不似北方豪放,更像雏鸟初生的绒羽,轻轻柔柔飘在空中。91岁的老兵徐顺泉望着窗外的飞雪,想起几十年前那个难熬的冬日。

“当年抗美援朝战场那场雪,我以为得葬在那儿了。”徐顺泉将目光投向床头的相框,“没想到,我不仅活了下来,活到了现在,还能在合影里跟这么多战友重逢!”

不久前,徐顺泉和7位战友相聚于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馆,一同来观看这张汇聚了87名抗美援朝老兵身影的特殊合照。

冬日阳光正暖,日晖洒向波光浮动的江面。展厅之中,老兵们驻足于放大的影像前,仔细辨认着昔日的战友。

“你看,咱俩坐到一起了。当年在部队没合影的遗憾,现在终于补上了!”徐顺泉拍着战友杨绿春的肩膀,激动地说。

照片前排,有一位坐在中间位置的女战士,她的名字叫牟净尧,今年已经88岁。当年,她作为医护兵奔赴战场,凭借单薄柔弱的身躯,在战火硝烟中救治了许多受伤的战友。

近几年,牟净尧相继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戴着纪念章,穿着军装拍张照,如今,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牟净尧动容地说。

“我们相继开展了探访行动、心愿行动、光明行动、助养行动、冬衣行动、老兵故事会、生日祝福和临别送行8项行动。为老兵‘合影’,是心愿行动的内容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提醒更多人铭记历史,感恩英雄,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据“合影”活动发起人、富阳区志愿军老兵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余华介绍,自2021年该项目成立,在区慈善总会帮助下,他们收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赠,为关爱行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半个多月前,志愿军老兵郎阿来迎来了95岁生日。

清早,山区的晨霜尚未化去,郎阿来孩子气地躺在暖和的被窝里不愿起身。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温馨悠扬的歌声从门外传来,志愿者们提着蛋糕走进老人屋中。他们要一同为郎阿来庆祝生日。

戴上生日帽,点燃蜡烛,郎阿来学着孙儿过生日的样子许了个愿望——希望家人幸福安康,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摇曳的烛光映亮老人虔诚的表情,许完愿后,郎阿来带着幸福的笑容,吃起了生日蛋糕。

“这群年轻志愿者就跟我的孩子一样亲。逢年过节,他们总是送来问候。”老兵朱银桥说,“眼看要过年了,他们又送了我一件新衣服。”穿上志愿者刚送来的迷彩冬袄,朱银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幸福生活的缔造者,尊重老兵就是尊重历史。我们将不遗余力做好关爱老兵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老兵心里,引领全社会形成拥军崇军新风尚。”富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丁一介绍,如今,富阳区已建成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老兵码”覆盖至医疗、服务、餐饮等多个行业,老兵群体得以享受体检疗养服务,把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兜底保障落到实处。

“要让老兵都能过上幸福祥和的晚年生活。”丁一说。

志愿者帮助老兵傅生木穿上志愿军军服。

回望——

昨日的牺牲,永难忘怀

如果,时光倒回1950年,我们也许能看到“合影”中的87位老兵褪去鬓间风霜,重回青春岁月。

那是老兵们人生最好的年岁。

当年,他们风华正茂,穿上戎装奔赴战场;如今,他们已迈入暮年,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发展。70多年过去,老兵们时常还能听见,嘹亮的志愿军军歌和高亢的冲锋号在耳畔响起。当年的记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电影《长津湖》上映时,老兵程金尚执意拖着病体来到影院,看完了这场近3个小时的电影。

那天,程金尚穿上自己的志愿军军装,胸口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谁也不知道,昏暗的影院内,老人多少次拭去眼角的泪水。

那年的抗美援朝战场,程金尚和战友藏身在坑道里。漫天雪花飘洒,程金尚的身体已到了极限,感到极度困倦。但他不敢合眼,因为他害怕自己再也醒不过来。

看到电影里“冰雕连”的镜头时,程金尚眼前蓦然浮现起同乡战友沈光荣年轻的面容。70多年前,沈光荣在朝鲜江原道春川郡作战时牺牲,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双手依旧紧紧握着那挺高射机枪。

“你没过上的日子,我都帮你过了。眼下的时代,你一定想象不到。”回到家,程金尚拿出沈光荣的黑白照片,喃喃地说。

“胜利是拼出来的,和平是打出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曾担任飞行员的老兵叶玉献仅训练了很短时间,便驾着战机从丹东飞向朝鲜战场。

他是一级战斗英雄王海的僚机。在王海的带领下,叶玉献所在的飞行大队凭借“空中拼刺刀”的战斗精神,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与他们作战的美军飞行员半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均在数百小时以上。为了掩护长机,叶玉献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冲上前方与敌机缠斗。

“你不怕吗?”“怕啥?大不了牺牲了,那也是光荣的!”面对记者的疑问,叶玉献老人坚定而自豪地说,“《长津湖》里指导员梅生说得好——‘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

时至今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任卫生员的老兵章恒本,依旧记得那个叫赵万麻的伤员。

当年,赵万麻被抬到野战医院救治,浑身上下都是血。由于破伤风,他的双腿不得不被全部锯掉。可到了最后,医护人员依旧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弥留之际,赵万麻提出一个请求——他想再听一遍志愿军军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气壮山河的旋律在防空洞中回荡,赵万麻慢慢合上了双眼。

他是哪里人?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家中是否还有父母妻儿?

直到赵万麻去世,章恒本才恍然发觉,除了名字,自己对他一无所知。

这样类似的场景,野战医院每天都在上演。那些曾和敌人殊死搏斗的英雄们,被章恒本一个个深藏进心中。

每到寒梅开放的季节,老兵项允中总会想起一个人。

“她叫马梅君,大家都喜欢叫她小梅。”项允中记得,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马梅君连写了五六封血书,才被批准上前线。

“那天,小梅随车送补给,遇到我时,她害羞地说自己‘处了对象,是个抗战老兵,回国就要结婚了’,还从挎包里掏出一包糖送给我。”项允中说,“没想到,那竟然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执行任务时,马梅君发现了一位负伤的战友。准备将他拖到路边山坡隐蔽时,突然遭遇敌机轰炸扫射,马梅君不幸中弹牺牲。

连队还要执行任务,战友只能含泪将她掩埋在路边的山坡。等到部队返回时,那片山坡被敌机轰炸得面目全非。战友们只好将她的遗体移出,埋葬在一个深谷的树丛中。

“或许现在,她还躺在那儿,还是当年青春的模样。”项允中抹去眼角的泪水说,“只是,我这辈子没机会再去祭拜她了。”

在富阳采访的日子里,记者每天都被这样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据杭州市富阳区委党史研究室统计,富阳区入朝参战老兵共1959人,其中66人牺牲在战场。他们与所有志愿军将士一样,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摄影师向老兵周荣富展示拍摄好的照片。

传承——

明日的幸福,由我守护

“太爷爷,您穿上军装还像当年一样威武。”

“不行了,我老了,拉不动枪栓了。”

“把枪交给我,您就放心吧!”

这是今年元旦,东海舰队宣城舰的列兵汪天楠,与他的太爷爷俞立炎之间的一段对话。

小时候,汪天楠总爱问太爷爷:“打仗的时候您怕不怕?”老人的回答永远无比坚定:“志愿军从来都不怕!”

2021年3月,汪天楠参军入伍,大半年的军营磨练,让他读懂了太爷爷当年的坚定。

“你怕不怕?”当父亲再次问起这个问题时,汪天楠回答道:“我们现在的武器装备可比太爷爷那会儿先进多了,当年太爷爷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如果敌人敢来,我们一定让他有来无回!”

汪天楠计划着报考军校,他希望未来可以像太爷爷那样,为国尽忠,守护和平。

凝视这张特殊的合影,看到爷爷袁水华时,浙江省某部上尉女军官袁晓群格外自豪。

童年时代,袁晓群喜欢舞枪弄棒,是同龄人眼中的“假小子”。从小听着爷爷抗美援朝故事长大的她,在心中默默种下了参军的梦想。“我想跟爷爷一样做个‘最可爱的人’。”袁晓群说。

从当兵入伍到考入军校,再到如今成长为上尉军官,一路走来,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袁晓群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从未改变。

2008年,她参加全军首届“战士文艺之星”大赛。比赛要求准备3个类型节目。袁晓群当时只擅长唱歌,距离比赛还有2个月,要额外学习和准备2种戏曲节目,袁晓群的压力非常大。

“想想爷爷当年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九死一生回来,这辈子就没什么事情是扛不过去的!”正犯愁的时候,爷爷袁水华打来电话鼓励她。

爷爷的话,让袁晓群重新打起了精神。接下来的2个月,她每天从早上6点练习到晚上10点,最终成功捧回“战士文艺之星”奖杯,还被保送到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

“不能给爷爷丢脸!爷爷当年死都不怕,我没有退缩的理由。”袁晓群说,正是凭着继承爷爷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常年奔走在为兵服务一线,上高山、下海岛,为部队战友慰问演出。

在参观“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主题图片展”时,陆军驻杭州某部“烟台峰英雄连”指导员李洋,惊喜地发现了这张老兵“合影”。

“原来驻地有这么多抗美援朝老兵,这是难得的党史教育资源。”他随即拿出手机翻拍下来。返营后,李洋第一时间围绕这张合影,为连队官兵组织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在百废待兴的开国之初,面对直逼边境的侵略战火,刚刚回归平静生活的中华儿女毅然出征,为追求和平与幸福而战。”

2年零9个月的时间,290万志愿军将士参战,19万7千多名官兵牺牲……

看着合影上老兵坚定的目光,官兵们眼前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化作了一个个冲锋陷阵的身影,引发了每位官兵对和平与使命的思考——

和平年代远离战火硝烟,战争的危险却依然存在;和平和发展是时代潮流,但风险威胁仍未减少。面对战场,面向未来,今日的人民军队誓要传承好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英勇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世代传承。

(采访中得到薛余华、柯文才、盛洋迪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图片由何荣发、薛余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