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来源:我们的太空 发布:2020-02-26 14:55:09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2011年2月26日

一位87岁的老人在北京溘然长逝

2011年年底

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这位老人名叫

朱光亚

朱光亚的一生

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

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

1949年新中国初立

在美留学的他毅然选择回国

回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合撰写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以肺腑之言呼唤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

这封信在欧美留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

程开甲第一眼看到这封信的时候

就打定了主意

“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同学们:

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召唤我们,北京电台也发出了号召同学回国的呼声。人民政府在欢迎和招待回国的留学生。

同学们,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还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呢?我们还在这里彷徨做什么?

同学们,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你也许说自己学的还不够,要“继续充实”、“继续研究”,因为“机会难得”。朋友!学问是无穷的!我们念一辈子也念不完。若留恋这里的研究环境,恐怕一辈子也回不去了。

而且,回国去之后,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研究的机会,配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学习才更切实,更有用。若呆在这里钻牛角尖,学些不切中国实际的东西,回去之后与实际情形脱节,不能应用,到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呢!

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参加实际的工作,多一天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现在祖国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们不能彷徨了!

一点也不错,祖国需要人才,祖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们正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官僚资本的剥削,帝国主义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来!

从现在起,他们将是中国的主人,从现在起,四万万五千万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反帝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个以工人农民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幸福为前提的新中国。

要完成这个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

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

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编者注:节选自《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朱光亚的另“一嗓子”

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他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

禁不住潸然泪下

不到三年,他和同事们

又将中国带入氢弹时代

历史记载着,从原子弹到氢弹

美国用了7年3个月

苏联用了6年3个月

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

干惊天动地事的朱光亚

在很长时间里是隐姓埋名人

外国人最早注意到他

是20世纪70年代

当时,在中国新闻媒体上

钱学森、朱光亚的名字总是连在一起

美国《纽约时报》因此发表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钱学森之后的那个人》

大多数人开始知道他了解他

是他与其他22位“两弹一星”元勋一起

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是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

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

给朱光亚的颁奖辞

“一生只做一件事”

这句话的原创

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

搞中国的核武器

前半句,淡定,谦逊,轻描淡写

后半句,雄壮,豪迈,奇峰突起

2004年12月

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

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逝去了

但这颗星和他的精神将永耀苍穹

朱光亚院士是湖北人

从小在武汉长大

当前,湖北和武汉正在打一场

全民抗击疫情保卫战

过去

以朱光亚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

老一辈科学家

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战胜重重困难

成功造出两弹一星

今天

已经迈入新时代的中国

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战和全力支援

武汉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责任编辑:杨晓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