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走进定向培养军士院校②|打仗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来源:中国火箭军 作者:毛勋正 翟羽 杨鹏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5-28 11:13:18

初夏时节,火箭军融媒体记者来到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感受火箭军定向培养军士学员群体的成长之路。

她的选择

2022级定向培养军士学员们,再过几个月就要升入大三了。辅导员高健要为他们上本学期最后一节课——《职业生涯规划》。学校邀请了一位特殊的“助教”,协助他共同完成这节课。

2014年,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招收第一批火箭军定向培养军士。这一年,17岁的邓春兰听从祖国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军士生方阵。

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女生少,定向培养军士中的女生更是少,“第一届只招了10名女生”。在高健心中,邓春兰是自己“很得意的学生”。

在校期间,邓春兰两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学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

到了火箭军某部,她当了班长,参加过国庆70周年大阅兵,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重庆市“优秀军营大学生战士”。她的大幅相片挂在军士生学院,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只要有梦想,敢于去挑战,每个人都能在导弹军营破土成长。”邓春兰在课上的感言,引发大家的情感共鸣。

他的奖项

火箭军对定向培养军士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军士生学院院长陈飞介绍说:“我们根据火箭军要求,入伍前对军士生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成绩占60%、现实表现占20%、体能占20%,学生据此选岗。”

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优势。

赵以伟,该校2017级定向培养军士,退役后又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专升本。初见他时,他正在实验室指导即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学弟。

他的简历很厚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特等奖,“TI”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金奖……他在两年半的大学时间里拿到了7个奖项。

“按照重庆市有关规定,凭借这些奖项,赵以伟当年是可以免试攻读专升本的。”辅导员高健说,在校期间,赵以伟展现出了出色的创新能力。

他们的舞台

全校近三分之二的军士学员都是由该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进行专业培养。副院长张华是全国技术能手,他告诉记者,他们专门成立军士生教研室,先后引进了6名具备研究生学历的退役军官。

“相比于其他大学生士兵‘学什么,就到部队干什么’,我们的目标是‘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为了让教学同部队需求精准对接,他们围绕部队需求对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考评标准进行细化,制订军士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绘制人才培养“路线图”。

作为全国第一家开发教学装备的职业技术大学,他们还能针对部队的需求,开展差异化教学。例如,在《液压控制》课程教学中,他们针对火箭军定向培养军士,开发了模拟战车液压系统。

赵以伟说,大学期间专业技能学得扎实,到了部队进入专业很快,跑导弹装备“三路图”很轻松。

丰收的期冀,发轫于播种的那一刻。2023年年底,军士生学院参加首届“工匠杯”军地院校军士学员基本技能(电子电工类)比武。

在与19所同类地方院校的比拼中,他们获得电子项目二等奖、团体项目一等奖的好成绩。

“一切培训必须锁定未来战场,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关于办学模式和育人理念,院长陈飞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