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常给自己上紧“发条”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杨前卫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9-16 06:40:12

常给自己上紧“发条”

■杨前卫

●上紧“发条”不仅体现着干事创业者奋发有为的工作姿态,更折射出一种时不我待的职责使命

如何克服懒惰懈怠以及工作中的低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周勇坤有一个管用招法,就是常给自己上紧“发条”。

提及发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发动机器的一种可卷紧的片状钢条,在逐渐松开时会产生动力。发条上得越紧,反弹力越强,动力越足。周勇坤所说的上紧“发条”,就是自我加压,让自己动力十足。初任旅长,周勇坤一边拜导弹专家为师掌握武器性能原理,一边跟着“兵专家”学习操作,仅用3个月就成为熟悉某型导弹的行家里手;去年,旅里同时装备两种型号导弹,为快速实现“双剑合璧”,他带领官兵夜以继日攻关突破,经过上百个昼夜鏖战,得以提前完成任务……周勇坤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转速”和紧迫感,这种动力的背后,是他为自己上紧的那根打赢“发条”。

上紧“发条”不仅体现着干事创业者奋发有为的工作姿态,更折射出一种时不我待的职责使命。“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这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的颁奖词。研制北斗卫星过程中,谢军长期连续工作,有时甚至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每一次醒来后,他都立即赶回岗位。在我国航天领域,像谢军这样跟时间赛跑的专家不在少数。正是一代代航天人在建设航天强国、助力国家发展上始终有根上紧的“发条”,才得以实现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次重大突破。

然而,无论是机械装置,还是一个人,无论是真实的发条,还是内心深处的“发条”,哪一种发条积蓄的能量都会随运转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就像机械钟表不上发条会停摆,人缺了“发条”也难免出现工作动力不足,乃至敷衍塞责。所以,“发条”需要经常上紧。特别是青年官兵,肩负强军兴军的如山使命,面临成长进步的崭新机遇,既千载难逢又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落伍,容不得有半点疏忽、丝毫懈怠。只有时刻拉满弓、上满弦,始终保持蓄势待发的上紧“发条”状态,才能奋发有为、不辱使命。

常给自己上紧“发条”,就当常与职责使命对表。青年官兵作为部队建设的主体,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定位、岗位分工。只有熟悉职责使命,才能找准努力方向,更好地胜任本职、建功军营。青年官兵尤其需要对规章制度、条令法规深学细悟,把自身职责要求学准确、悟明白,进一步明晰在相应职位上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达到的工作标准,进而实现增强忧患意识、推动工作落实的目的。

常给自己上紧“发条”,就应常跟缺点不足较劲。机械出了故障,发条再紧也于事无补。青年官兵身上的缺点不足好比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故障,如果不及时弥补克服,必然形成阻力,影响顺畅高效前行。青年官兵应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吾日三省吾身”的决心,正视缺点不足、虚心接受批评,敢于给自己“浇冷水”、找毛病,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而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成长。

常给自己上紧“发条”,就须常向标兵典型看齐。“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每个单位都有过硬的标兵,每个领域都有先进的典型,他们的成长经历为青年官兵提供了奋斗的参照系。以典型为镜,可以观照自我;以典型为师,可以见贤思齐。青年官兵须始终保持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主动用标兵典型的事迹照亮自己,用标兵典型的品质陶冶自己,用标兵典型的意志激励自己。如此,定能激情满格干事业,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69240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