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守护者
■魏路航
插图:唐建平
海滨,秋高气爽。我乘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两侧山坡依旧林木葱茏。车辆蜿蜒穿过层层山峦,驶过海湾,驶入乡间小道,终于来到海军某潜艇支队的驻地。
营区内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朝向大海。远处海面上有几艘舰船正在作业。正值退潮的时间,海水退去后,大片滩涂裸露了出来。
我随官兵走向海边。远远望去,一艘乌黑的潜艇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只露出半个艇身。第一次登上潜艇,我一边扶着栏杆,一边小心翼翼地穿过狭窄的舰桥,走到升降口旁边。同行的艇员掀起厚重的升降口盖,灵活地钻入潜艇中。
我跟着艇员的脚步穿行在各个舱室间,仔细打量着四周。在这里,密密麻麻的管道线路交织,舱室内空间狭窄,一不留神,头便会碰到舱顶。
潜艇各个舱室功能不同,温度也有高低变化。“在不同的舱室,你能体验到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艇员开玩笑地说。
柴油机舱是艇员口中的“夏天”,这里是潜艇中温度最高的舱室。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级上士洪俊领。
2011年入伍的洪俊领,跟潜艇打了10多年交道,谈起工作他眼睛炯炯有神。交谈中我得知,在维护潜艇动力系统时,技师需要钻进机械部件之间,因空间狭窄,很多时候必须趴着才能操作。“磕碰很正常,工作时经常入了神,当时感觉不到疼,事后看到瘀青才反应过来。”洪俊领笑着说。
由于舱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不一会儿,大家便满脸汗水,呼吸粗重。“舱室里最难受的就是高温,一出海更是热如蒸笼。”洪俊领说。每次出海,柴油机运行时,舱内的温度经常在50摄氏度以上。
对于高温、高湿、高噪声的环境和狭窄的战位,洪俊领早就习以为常。他深知,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应对出海时可能遇到的种种险情。
有一年夏天,艇员队接到紧急任务,潜艇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准备,解缆出征,赴某海域执行任务。
任务开始后的一个夜晚,潜艇在某海域进行充电,位于柴油机舱的洪俊领突然发现异常,潜艇的一侧柴油机毫无征兆地停止了运转。潜艇充电的时间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将严重影响后续任务的执行。
情况万分紧急,他的心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柴油机虽然停止了运转,但温度仍然非常高,周围的部件都热得发烫。来不及等温度完全降下来,洪俊领迅速挤进狭缝间。
“是燃油箱内混入了空气,导致柴油机停转。”得益于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精准的判断,洪俊领很快排除了故障,柴油机恢复运转。
彼时海面上波涛汹涌,艇员还没来得及缓口气,紧接着又遭遇新的险情。舵信战位突然报告,潜艇深度无法保持。三级军士长周涛接到指令后,和战友们迅疾完成排水等操作,潜艇深度得到控制,险情解除。如今回忆起那时的情形,周涛仍然心有余悸。
涡流、暗礁、水下断崖……漆黑的深海里,潜艇兵时刻面临着考验。
在潜艇会议室里有张桌子,艇员告诉我,这是会议桌、餐桌,也是手术台。桌子上方有几盏灯,其中一盏便是手术时用的无影灯。
“用这张桌子做过手术吗?”我好奇地问。
“目前还没有,但真有那一天的话,我们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年轻水兵语气坚定。
桌子旁边的墙上挂着艇徽,艇徽上“忠诚奉献坚韧,敢为敢当敢战”的艇训,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结束采访后,当潜艇升降口掀开的那一刻,明亮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海风拂过发梢,我们一个个钻出潜艇,站在甲板上,感受着大海的气息。水兵们整齐列队,上岸简单休整后,他们将潜入下一片深海。
记者心语
用文字记录军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