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基层传真丨风气往往体现在小事小节上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鑫 张良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4-11-13 07:02:49

风气往往体现在小事小节上

■张鑫  解放军报记者  张良

问过不少连主官,带一个连队最要紧的是带什么?诸多回答里,“风气”高居榜首。他们说,风气带好了,连队很好带;风气带不好,连队好不了。

那么,风气到底是啥?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气该咋带?前不久,记者到海军某通信站采访,和几位带兵人长聊,对这几个问题产生了一些“点”和“线”上的认识,现分享如下。

先讲一件小事。

今年初的一天,某连连长于凡乔午休时路过洗漱间,看到列兵小王站在窗口,手里拿着几页纸,嘴巴一开一合。瞅见连长来了,小王面露紧张,赶紧把纸藏在身后……

就是这一动作,引起了于凡乔的怀疑。他走进洗漱间探查发现,小王手里那几页纸原来是专业笔记,便不解地问:“加班学习为啥还要躲躲藏藏的?”

原来,为尽快掌握专业知识,自从下连,小王经常在熄灯后主动到学习室加班。指导员知道后,在全连官兵面前表扬小王,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当晚,小王准备继续加班学习,却听到战友的议论:“训练一整天,不该好好休息吗?有人当典型,我们跟着受累……”

小王“唰”地一下红了脸。犹豫了一阵,他最终选择上床睡觉。后来,再加班学习,小王都躲着人,既不敢让同年兵发现,也不想让干部骨干看到。

事情讲到这儿,其实没啥奇特之处,不过是有人对身边战友说几句风凉话罢了。但于连长的所思所想,却让记者深受启发——

“那天中午,我想了很久,越想越觉得这件事不能等闲视之。连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性格特点各异,偶尔发发牢骚很正常。但引起我警惕的有两点,一是事发当晚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小王打抱不平。要知道,当时小王的班长、副班长都在;二是小王偷偷加班学习这么长时间,没人觉得不正常,也没人向连队干部反映。基于这些,我隐约感到连队风气出了问题,或者说有了变坏的苗头,必须予以重视……”

于连长的分析颇有道理。顺着这个思路,记者走进其他连队,请大家谈谈事关风气但容易忽略的“小事”,结果收获不小。

——某连是站里的标杆,执行任务多,获得荣誉多。上个月底,该连圆满完成某项任务。简单的庆功会结束后,一名列兵长长地叹了口气:“唉,真想调到其他连队去,当标杆太累!”听闻此言,战友们笑了起来,另一名列兵接了一句:“好啊,你要能调走的话,把我也带过去!”

这一幕,被该连指导员看在眼里。到底该不该把它当作一句普通的牢骚话放过去?他思来想去,认为这话带有负面的情绪、消极的态度,容易像病毒一样四处扩散,最终影响连队风气,必须“小题大做”。

——去年除夕,某连年夜饭刚起锅,就接到情况通报:某处通信光缆中断,需立即前出熔接。分队官兵放下碗筷迅速出发。等任务完成,一身疲惫地返回营区,他们惊讶地发现,连队食堂还亮着灯,走进去一看,原来炊事班班长一直守在灶台前,等着给他们煮饺子呢。

休假归队的该连指导员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觉得这件小事反映了战友情深。他决定“大做文章”,在不同场合反复表扬……

上述3件小事,3位连主官“小题大做”,说明其对连队风气“高度敏感”。单就这3件小事来说,记者相信每个连队都可能碰到,但是不是都会这么重视呢?

离开连队,记者把这3件小事讲给该站王主任听,他说这3件事应该抓、抓得好,并借此谈了几个观点——

“有人说,风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想说的是,如果脑子里没有这根弦,自然觉得不可捉摸。其实,无形的风气都装在一个个有形的容器里,这些容器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一句轻飘飘的吐槽,又或是一个无人注意的暖心之举。”

“连队无大事,发生在连队这个层级的,很多都是小事。但小事往往关乎风气,需要‘小题大做’。”

“不良风气起于青萍之末,抓得越早越好,因为越早越好抓。如果抓晚了,则要费十倍百倍的功夫……”

听闻此言,结合以往的采访经历,记者也产生了一些想法,在此与基层带兵人进行探讨——

即便是小到一个连一个营,其自身层面也存在“战略问题”和“战术问题”。风气建设自然要归于前者。但和其他显性的、具象的问题相比,风气建设往往体现在小、末、微上,稍微不注意,就会“滑”过去,渐成遗患。

特别是当下,营连主官事情多、压力大,越是如此越要分清,哪些看起来很大的事情其实是班排长就可以抓的;哪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却事关风气建设,非自己及时下场处理不可。古有“丙吉问牛”的故事,大家不妨重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