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昌舰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于景龙:“万吨大驱”上的“火力先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谭靓青 王冠彪 发布:2020-07-01 04:19:0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站在南昌舰甲板上

■解放军报记者 谭靓青

编者按

99年前,平均年龄28岁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一座石库门楼房里,在南湖蒙蒙烟雨中,成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党的事业在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下蓬勃向前。

成长在党旗下,80后、90后青年官兵,继承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开拓奋进。

从“万吨大驱”上的“火力先锋”,到“仰望北斗”的青年科研专家;从冲锋在练兵一线的“英雄连”连长,到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文职人员;从守护边疆安宁的武警哨位,到执掌“大国长剑”的深山战位,一批批青年党员勇于担当、敢于突击,用热血和青春书写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昂扬风采。

值此建党99周年之际,《军营观察》推出特别策划,用文字、图片和视频为您讲述新时代军队青年党员的奋斗故事。

党员名片

姓名:于景龙

党龄:15年

党员心语:南昌舰注定走得很远,我会用青春陪伴它

傍晚,海边,放晴的天空,蓝得透明。

站在南昌舰甲板上,眼前是和天空一样蓝的大海。今年,是南昌舰遇见这片大海的第3年。

6月的一天,完成出海训练任务的南昌舰刚一靠岸,记者就登上战舰。

落日余晖下,南昌舰静静地停泊在海面上。它的右侧码头上,是已经退役的护卫舰沧州舰。

这一幕,仿佛是历史和现实的一次对望,舷号101的南昌舰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

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它首次公开亮相,担当辽宁舰的“带刀护卫”。

当时,海军中校于景龙就站在101舰的前甲板上。在他军旅生涯中,这是值得珍藏的历史性一刻。

这一刻,在人民海军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同样意味深长。

人民海军历史上,还有两艘战舰也曾以英雄城市南昌命名。第一艘南昌舰是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的护卫舰,虽然仅有千余吨,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海军的主力战舰。

第二艘南昌舰,是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从1982年入列到2016年退役,它见证了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征程。如今,退役的南昌舰移交南昌市,回到了军旗升起的地方。

2017年6月下水,2019年4月海上受阅,2020年1月归建入列……在国人热切目光的期盼中,第一艘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再次获得“南昌”这个英雄的名字。

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3艘南昌舰的升级,就是人民海军70多年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舰船迭代,但英雄之名永不磨灭。

93年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

如今,站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头,第三代南昌舰入列,人民海军转型发展的航迹驶向更远的地方。

站在南昌舰甲板上,于景龙感到非常自豪。

之前,他曾无数次听过关于南昌这个名字的故事。如今,他已经在舰上度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成为“南昌故事”里的主角之一。

站在南昌舰甲板上,他更加体会到这个名字背后的责任和担当。在“南昌”背后,是许许多多为之奋斗的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一代代续写着“英雄年谱”。

南昌舰甲板上,刚返航的舰员们正在忙碌。望着这些平凡的身影,记者相信,在人民海军最先进的驱逐舰上,他们注定将留下属于自己的“南昌故事”。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图文视频

南昌舰劈波斩浪。

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南昌舰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于景龙——

我是新时代的一朵浪花

■解放军报记者 谭靓青 特约记者 王冠彪

这是一名军人的荣耀时刻。

那天,海上大雾,南昌舰前甲板上,他站得笔直。在他身后,国旗飘扬。

雾气从眼前流过,尽管视线模糊,他依然睁大眼睛。他明白,远方的家人正在电视前看着他,全世界有无数双眼睛也正盯着他和他的舰。

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我国第一艘“万吨大驱”南昌舰首次亮相。

这,也是于景龙第一次以南昌舰舰员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常年的海上生活改变了于景龙的肤色。在白色军装映衬下,他黝黑的皮肤如同氧化的金属。此刻,挺立在这艘威武的巨舰上,于景龙成为南昌舰的一部分,有一种别样的帅气。

对他来说,那一天的每一帧画面都值得永久珍藏。在无人机航拍的镜头里,南昌舰上的官兵像一个个小黑点。于景龙指着其中一张照片笑着说:“站在前甲板上的第二个人就是我。”

银白的浪花打着旋拍在船舷上,很快融入大海。在人群中,于景龙从来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在“万吨大驱”面前,他更像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一朵浪花,在波澜壮阔的海上,好像随时会消失。可是,在一朵又一朵浪花推动下,“中国号”这艘时代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

南昌舰上有数百名舰员,人民军队有百万官兵,中国共产党有九千多万党员。当一朵朵时代浪花汇聚在一起,足以形成助推南昌舰、人民海军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前进的澎湃动力。

当南昌舰刷上“101”舷号那一刻

阳春三月,长江尽头。

站在南昌舰侧面搭建的脚手架上,工人们拎着油漆桶,一点点为南昌舰刷上舷号。

在这艘万吨巨舰上,即使是视线中看起来很小的1和0这两个数字,其实都有几米高。左舷右舷两侧的两组“101”,工人们足足刷了2天。

站在码头上,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于景龙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然后接着抬头。注视着浅灰色的舰艏侧面白色的“101”,他心绪翻腾。

这一刻,南昌舰像是完成了一次新生。在此之前,于景龙曾不止一次猜测过这艘巨舰会被赋予什么舷号。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他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骄傲和兴奋。

“101”这个舷号不仅刷在舰上,也烙印在于景龙心上。过了几天,他特意申请了一个尾号为“101”的手机号。

“在所有海军官兵心中,‘101’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于景龙眼中,能够在舷号为“101”的军舰上服役,是一种幸运。

在南昌舰泊地几十公里外的青岛海军博物馆,陈列着另一艘舷号同样为“101”的退役军舰“鞍山号”。66年前,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在青岛成立,“鞍山号”正是首批两艘战舰之一。

作为海军水面战舰“四大金刚”之首,“鞍山号”1972年被赋予“101”这一特殊舷号。

可以说,101舰就是人民海军驱逐舰事业的起点。

2002年,于景龙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时,功勋赫赫的“鞍山号”早已退役10年。

在海军博物馆,还是学员的于景龙登上了这艘人民海军曾经的“旗舰”,他不曾想到也不敢想象,有一天自己能够在新一代101舰上服役。

如今,南昌舰传承了“101”这个光荣的舷号。在人民海军驱逐舰中,它是当之无愧的新一代“旗舰”——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

“当南昌舰刷上‘101’舷号那一刻,就免不了被拿来作比较。”于景龙和战友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些先进的驱逐舰,舷号也是“101”。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舷号也是对人民海军快速发展的一份期许。

“过去我们参加的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可供复习参考的;现在,我们南昌舰是同型首舰,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们首批舰员已经成了编写教材的人。”于景龙感慨地说:“要拿100分,必须付出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努力。”

装备跨越式发展,带给舰员们前所未有的紧迫感。101,也是100加1。这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南昌舰的武器种类在我国现役舰艇中居于首位。“目前,我们的主炮口径最大,副炮也是最新式的。”为了能在实战中更好地驾驭多种先进武器,于景龙加入了枪炮业务长邢加济成立的“超级射击俱乐部”。因为身材魁梧,他被大家称为“大龙”。

射击理念、实战模拟……这些都是于景龙平时热衷的话题。在讨论中,他们还创造性地提出“射商”的概念,对官兵射击品质与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我创下的两项训练纪录,至今无人超越。”谈论到枪炮、机械等专业领域时,于景龙洋溢着自信。

在南昌舰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幅画,上书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驱涛万里,伏波安澜”。

万里安澜,有赖于更多101舰这样先进的战舰,更有赖于许许多多勇于当先锋、打头阵的海军官兵。

1 2 3

责任编辑:刘秋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