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三沙的水,最先始于《富饶的西沙群岛》里这样一段话:“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当这一天,我有幸踏上这片热土,对这段话便有了更深刻更切肤的体悟。是的,我痴情于三沙独特的蓝,可我更衷情于三沙的蓝之魅。
蓝之魅
一次三沙人,一生三沙情。只要来过一次三沙,就永生忘不了那片蓝。这片蓝就像一把刻刀,深深地刻进每个人的眼底,刻进每个人的脑海,融注在了记忆,融入进了灵魂!
真的那么美?好想去,你能好好地给我们讲讲吗?这是每名驻岛官兵回家休假探亲时,亲朋好友或是同学最爱问的话。是的,它那么美,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去亲眼看看不就知道了?
去亲眼看看啊!一位在西沙永兴岛驻守了12年的老兵就被这美无法描述所苦恼。每次探亲回家,要好的女同学就过来追问,三沙的海到底有多美?老兵回答不上来,他恨自己,恨自己语言匮乏,恨自己不懂诗情画意,恨自己嘴笨。
其实,并不是他不擅长表达,而是这种蓝,已然蓝到了他的骨子里,让他次次想说时,都不知道用什么词开场,总感觉每个词到自己的嘴里都显得那么不恰当、不精准、不生动、不灵气。于是,他干脆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我带给你看啊!”第二年休假回家,老兵就把一瓶水摆在了女孩的面前:“看吧,这就是西沙的海水。”摆在女孩面前的海水,只是一瓶很普通很普通的,咸腥咸腥的,清清澈澈的海水!可这位老兵就为了带这瓶水,忍住了归心似箭的冲动,放弃了乘飞机回家的轻松,在火车上熬了两天两夜。
望着这瓶水,女孩眼眶湿湿的,给了老兵一个大大的拥抱。后来,他们恋爱了。后来,女孩也真的上了岛。后来,他们组建了家庭……
一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女记者,得知我也在三沙工作,就狂热地嘱托我要给她介绍一位兵哥哥!我告诉她,找岛上的军人做另一半,可不是儿戏,那里没有卿卿我我的花前月下,也没有你侬我侬的甜甜蜜蜜,那是要经受两地分居长期的痛苦啊。可她坚定地说,她不怕,她就喜欢那片蓝,就想看看那片蓝,浸润那片蓝,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她梦开始的地方……
于是,故事便开始了,她不仅成了三沙的一名工作人员,还很快成了一名军嫂,现已是一个两岁娃的妈了。
魅之惑
都说:“水为万物之源。”三沙人,对蓝的热爱,还要接受现实的无奈,接受无水的考验。
三沙,有水,一望无际的海水,可又很缺水,没有足量的淡水。寻找和回应魅之惑,那是三沙人的使命。
望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海水,却找不到足量的淡水,这是何等的愁?以前,西沙群岛用的有三种水。一种是通过船从海南岛运过来的淡水。以前的船期一月就一两趟,遇上大风大浪或是台风,一两个月都喝不上干净的水。现在船次多了,淡水也够了,但如果遇上大台风或是恶劣气候或是船要上维修,十天半月补给不了也还会时有发生。第二种水,就水,俗称岛水。实际是经珊瑚沙过滤的海水,黄黄的,里面还有细沙,盐分还挺高,洗澡的时候打肥皂都不起泡沫,完后全身仍是黏黏糊糊的,洗久了头发一根根竖着,不仅常掉发,还早白头。第三种水,就是雨水了。说到下雨,对有些官兵来说,那简直如过年一样兴奋。
在三沙警备区,就流传过一个关于“天浴”的故事。说的就是三沙市和三沙警备区成立之初,由于岛上淡水资源保障有限,洗澡成了大难题。对整天摸爬滚打的官兵来说,能洗个纯淡水澡就是最大的奢侈。没水怎么办?只能靠天,祈盼天天下雨,只要天一下雨,官兵们就兴奋地脱了衣服冲进雨中……
惑之魂
在永兴岛,还有一个全军唯一一个有编制的特殊班——雨水班。班里1名班长、3名战士,就是专门负责收集雨水。
一到雨天,雨水班的战士就兴奋不已,不穿雨衣就冲了出去,常是冒大雨大风检查收水系统的暗沟是否畅通,去机场跑道两端的收水泵进行作业。据说,雨水班收集的雨水,可供上千人使用。目前,该单位的生活用水就全部采用雨水班收集的雨水。
让三沙军民更为欣喜的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海水淡化系统上岛之后,生活用水再也不用愁了。听说,现在的永兴岛海水淡化系统日产水量近2000吨,近千吨达到直饮水标准。不仅是永兴岛,在南沙各岛礁,海水淡化系统已基本全覆盖呢。三沙,缺水的时代宣告结束!
那里的水,那么蓝,那么美,那么诱人,怎能不令你我魂牵梦萦、心驰神往。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