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宝贝的日记——一封迟到二十多天的回信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施露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3-13 20:05

写给宝贝的日记

——一封迟到二十多天的回信

亲爱的大橙子:

这是一封写给你,但现在可能暂时还没有勇气给你看的信。

2月17日黎明,宝贝,你在车窗外,靠在爸爸怀里,强忍着但又止不住泪下的眼泪,不停挥舞着小手,令我刻骨铭心。

自从摁下红色的指印,谁不是抱着“把自己交给国家”的决心。但在那个黎明,车子驶离,再也看不到你,泪水滚烫,心抽痛不已。

到达武汉火车站的那一刻,我对自己说,这场战役,得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国,为民,也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想成为让你骄傲的母亲。

大橙子和妈妈。

自此,我一直一直努力着。

刚到光谷医院时,装修还在收尾。妈妈申请待在医院加班,请领物资、布局感控、整理打扫,不敢摘口罩,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去上厕所。每晚坐车回到住处,消毒进楼,进房间按照污染区→潜在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的一套洗消流程走完,往往日历已经翻页。就着窗外繁星漫天,我看着手机里发来每天雷打不动的“妈妈日记”和叮咛嘱咐。这两分钟,如此温柔,我泪眼婆娑。

三天“拼命”的筹备工作结束后,第一天便接收了25个病人,其中很多患有很多基础疾病,最高年龄91岁。妈妈承担了洗消护士的任务,同时请领防护物资、医用耗材、日用耗材、咽拭子等好几个库的物资,并兼顾办公以及治疗。为了第一批进“红区”的叔叔阿姨能有合适的防护服、面屏、手套、护目镜等,妈妈每天六点就起床,第一个到达仓库门口,计算基数,调整尺码,希望给自己的战友多一点,再多一点安全保障。排班上的时间妈妈从不遵守,踏星而来,披月归去。于是,一日一日,我把认真回复“妈妈日记”的想法暂时搁浅。

终于轮到妈妈进“红区”,妈妈特别开心,因为后勤保障做得再好,在我心里,不进“红区”,便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正是那天,光谷医院的护理部韩主任到科室查房,她说她看到我眼里的执着,她很感动。韩主任帮我仔细检查防护服,亲笔在我衣服上写下了“战士!”“为战疫而来!”,我热血澎湃。

施露满是压痕的面庞。

妈妈每天元气满满地上班,遇到过护目镜调太紧,勒到自己恶心想吐的情况,便转移注意力,直到工作圆满结束;遇到过水雾挂满镜片,视野完全模糊,便一遍遍设计优化方案努力解决,希望战友们不会因视野模糊而产生职业暴露;遇到过倔强不肯吃药的老爷爷老奶奶,便耐心劝导,让老小孩般的爷爷奶奶乖乖吃饭喝水吃药。妈妈曾因为病人出院而欢呼雀跃,也曾因回天无力而伤心落寞。

不记得吃过多少盒光谷“加油站”的泡面,不记得用过多少片羞羞的拉拉裤,不记得在光谷的院区跑了多少个来回。终于,妈妈不争气地病倒了。大汗淋漓地忙完工作,在那个气温极低的凌晨,一阵风过,忽然开始流鼻涕。

特殊时期,即便是小小的风寒,我们也从不敢大意。

现在,妈妈的体温已经正常,并且从未出现任何症状,很快就能回归到战斗的队伍中了。

身穿防护服的施露。

宝贝,我们曾一起读过王昌龄的“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读过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读过毛主席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宝贝,妈妈希望你不必成为人中龙凤,但一定要有平安幸福的一生;希望你哪怕普通平凡,但拥有一个有温度的灵魂;希望你永远都看得到彩虹,但也从不惧怕风暴的挑衅。

所谓人生,总要勇敢一回,大醉几场。

大橙子画的妈妈。

大橙子,妈妈爱你!

 

永远永远爱你的妈妈

2020年3月12日于武汉光谷院区

(整理:陈晓霞 马嘉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