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保姆式”伴随保障,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有了企业这根“拐杖”,官兵过度依赖企业。离开“拐杖”,官兵不会自己走路。这种保障模式,不仅不利于部队自身保障人才成长,也造成企业技师分身乏术、疲于应对。针对这一问题,黄山舰利用远航机会,全面检验官兵自主保障能力,摸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保障的新模式。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黄山舰远航,装备保障的一张新答卷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9月23日,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卡卡杜-2018”多国海军联合演习任务的黄山舰,顺利返回湛江某军港。参加海上联演,不仅是对官兵作战能力和实战化训练成效的一次检验,也是对这支部队装备应急保障水平的一次考核。
中国军舰如同“下饺子”列装部队,给一线操作及保障的官兵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几年,中国军舰远航,无论单枪匹马还是结伴而行,舰上总少不了军工企业技师的身影。军工企业技师不断深入保障一线,不但解决了新装备的棘手问题,也为部队帮带出一批技术能手。
然而,军工企业“保姆式”伴随保障,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有了企业这根“拐杖”,官兵过度依赖企业。离开“拐杖”,官兵不会自己走路。这种保障模式,不仅不利于部队自身保障人才成长,也造成企业技师分身乏术、疲于应对。针对这一问题,黄山舰利用远航机会,全面检验官兵自主保障能力,摸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保障的新模式。
保障方式之变——
从伴随保障到退居幕后,扔掉“拐杖”学会行走
在黄山舰总士官长杨先伟的记忆里,过去这种重大远航任务都会有军工企业技师伴随保障,以确保任务的万无一失。
2009年,黄山舰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任务,一名企业技师跟随黄山舰,全程对装备进行维护和修理。
在那次护航任务中,由于机器长时间高强度运转,黄山舰的一台海水泵发生故障。主机班班长张青带着战友深入舱底,在随行企业技师的指导下,成功更换了海水泵。在那次耗时10个多小时的应急维修任务中,企业技师给出了不少宝贵建议,主机班官兵也在维修任务中提升了保障能力。
随后几年,黄山舰执行历次重大任务,企业技师从全程伴随保障,到只参与任务前的装备检修,直到完全退居幕后。这次“卡卡杜-2018”多国海军联合演习任务全程,黄山舰上就看不到企业技师的身影。
“企业技师从伴随保障到退居幕后,折射出黄山舰官兵自主保障能力的提升。”某部门长崔金山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最为深刻。
一次,黄山舰参加海上演习。在演习的前一天,崔金山所在的对空作战指挥舱发生管路爆裂,海水直接溅到控制台的机柜上,一台设备烧坏。当时,他和战友迅速进行了管路包扎处理,控制住了管漏,但是被烧坏的设备让他们犯了难。
该设备所发生的故障超出了黄山舰自主维修保障范围。演习在即,身处大洋,等待军工企业技师来维修已经不可能。崔金山带领官兵,把该设备主要配件拆解开,找到烧坏的故障零件,更换配件后,重新组装并开机调试。最终,在防空演练中,崔金山操作系统,顺利击中目标。
通过这次经历,崔金山举一反三,探索出新的维修保障方法,让官兵自主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还从军工企业要来一套最新装备检查说明书,规范了黄山舰《某系统实弹射击技术准备与检查细则》,规范检查程序,使该型装备故障率降到最低。
黄山舰入列多年后,在一次重大任务筹备会上,有人建议:邀请企业技师伴随保障,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我们的士官技师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的维修保障能力值得信赖。如果继续依赖企业技师保障,真正打起仗还要依靠企业这根‘拐杖’吗?”时任业务长钱洪超的这句话,萦绕在黄山舰官兵心间,也成为黄山舰提升自主保障能力的肇始。
“强化自主保障能力,人与装备的磨合更加紧密,使备战打仗能力进一步提升。”黄山舰舰长艾鹏告诉记者,经过多次任务历练,黄山舰已经培养了一批军事与维修能力俱佳的高级士官人才。这些维修人才,是黄山舰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