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
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阶段是 1992 年至 2003 年,中央提出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开创了经济体制改革新实践。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一锤定音,结束了理论界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显著特点是,改革开始由微观层面转向宏观层面。1994 年,国家进行了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
一是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把财政包干体制改为分税制,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的分税制增强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二是金融体制改革,中央银行改革调控方式,以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新组建三家政策性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法。
三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融资活动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逐步建立银行信贷和法人投资的风险责任,加强对投资结构和投资总量的调控。
四是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在实现汇率并轨的基础上改革外汇管理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继续积极引进外资和增加出口。
/第五阶段/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阶段是 2003 年至 2012 年。2002 年 10 月,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框架”发育程度较低,仍不健全。2003 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改革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实践是 :
一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是产权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三是建立新体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新机制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是建设统一开放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
五是继续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加快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从行政手段管理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六是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七是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扩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推进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发展。
八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分步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九是深化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在更好地发挥外资作用的同时,增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六阶段/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阶段是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和重要举措,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指明了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核心问题,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这更加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实践 :
一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和重要力量。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从而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市场价格反应灵活、市场体系的统一开放、各类市场主体更加健全的目标,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三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四是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及配套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速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激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建立统一市场监管体制和综合执法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放心消费市场,强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六是丰富和健全宏观调目标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手段,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七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与理论演进,持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将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国民经济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将经济大国建成经济强国,自立于世界民族经济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