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载,中国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大踏步迈入新时代。今天,无论是谁,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总体上实现小康,正稳步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鲜明概括了改革开放的真谛。改革开放是开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金钥匙,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选择。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脚步。此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下,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长风破浪,成为中国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强大助推器,为我们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改革开放40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最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成功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连年攀升。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了31年时间,跨2万元大关用了5年时间,目前正向跨3万元大关迈进。收入节节攀升,让我们告别了贫穷,一步步走向富裕。
改革开放为了人民,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又不断把“蛋糕”分好,走共同富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1,比2007年下降0.43,比2012年下降0.17。2017年,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与西部收入相对差距分别比2012年缩小0.06、0.02、0.11。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下,随着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卓著、织就世界上最大社会保障网等,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
改革开放40载,我们的“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广泛。过上好日子,生活已不仅仅限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恩格尔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比1978年的57.5%下降了28.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2%,比1978年的67.7%下降了36.5个百分点。在保证生活“必需消费”之外,居民消费整体上已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的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的趋势特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今天,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改革开放依然是我们不变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过去40年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紧紧依靠改革开放。我们将继续身处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征程中实现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奔向美好生活的壮丽蓝图,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使我们追求美好生活有了新目标、新动力,而改革开放则是载我们驶向幸福彼岸的列车。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正在路上。藉此,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每个人报效国家、成事立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