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年会召开期间,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邀请四位国际政要共聚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展开文化对话,共同讨论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
中国日报10月21日电 针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阿塞拜疆副总理阿利·阿赫梅多夫、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波兰前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和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等国际政要一致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挑战。
赞赏全球治理中国理念

阿塞拜疆共和国副总理阿利·阿赫梅多夫
阿赫梅多夫认为,共享太平幸福的美好生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非常重要,是我们共同努力致力于美好未来的方向。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个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理念,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一起,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
阿赫梅多夫说,世界在变化,各国应有共同的愿景,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一个愿景,按照这一方向来调整,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稳定、繁荣。
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共识;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写入党章;今年3月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载入宪法。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就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沙拉夫看来,和平、安全、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他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方增进理解,增加共识。
科莫罗夫斯基对此深表赞同,认为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更加安全、更加自由、更加富裕,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大家应该共同努力建设美好未来。